洪庆良
湖南省永州市中医院4250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清痤灵”方加减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应用“清痤灵”方中药内服治疗,总有效率96%;对照组50例,运用西药内服治疗,总有效率82%。结果:总疗效、临床证候体征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煎剂治疗痤疮疗效满意。
【关键词】中药;痤疮;疗效观察
寻常性痤疮是成年男女的常见疾病。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改变、生活节奏加快、休息时间减少、电脑辐射刺激、高脂肪辛辣油腻之品均使面部痤疮患者日益增多。寻常性痤疮,中医称之为“肺风粉刺”、“酒刺”、“面疱”,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与皮脂分泌、毛囊口角化过度、异常菌群和炎症的产生有关,饮食不节、情绪紧张及某些化学因子可加剧本病。中医认为本病多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肺经风热,脾胃湿热,大肠燥热,阴阳失调或感热毒所致。
笔者从2009~2015年以来,采用中药(自拟清痤灵方)治疗痤疮50例,并设西药对照组进行观察,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均来自门诊病例。治疗组共观察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16~43岁不等,平均28.7岁。其中囊肿性痤疮38例,丘疹性痤疮12例。对照组50例,男21例,女29例,年龄16~41岁,均为寻常性痤疮。孕妇、有肝肾疾病及系统疾病者不纳入观察。
表1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程度比较
*
注:两组性别、年龄及病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寻常痤疮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好发面、背、胸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主要诊断标准分为以下4型:
1.2.1丘疹性痤疮:皮损以皮色非炎症性丘疹或红色炎症性丘诊为主,部分丘疹顶端有黑头或白头粉刺,可挤出脂栓或奶白色物质。部分丘疹顶端形成小脓疮。
1.2.2脓疮性痤疮:皮损以小脓疮和炎症性丘疹为主,伴有粉刺或黄豆大小的结节。
1.2.3结节性痤疮:皮损以花生至指头大小的红色或暗红色结节为主,伴有疼痛或小脓疮。
1.2.4囊肿性痤疮:皮损以大小不一的皮脂性囊肿为主,表面红色或暗红色。常继发化脓感染形成脓肿,破溃流脓,或形成窦道和瘢痕。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自拟“清痤灵”方为基础方,方剂组成:黄芩15g、黄连10g、枇杷叶10g、全瓜蒌15g、白花蛇舌草10g、桑白皮10g、连翘10g、生地10g、赤芍10g、山楂10g、土茯苓10g、夏枯草10g、生大黄10g(后下),每日1剂,7d为1个疗程。随症加减,有风热症状,加银花、防风10g。兼脾胃湿热者,面部油腻、皮疹、脓疮、结节、大便秘结,去桑白皮、枇杷叶,加茵陈10g、白术10g、茯苓10g。冲任不调、病情与经期变化密切者加柴胡10g、白芍15g、益母草10g、当归10g。
2.2对照组:维生素B620mg,tid,灭滴灵0.2tid、西米替叮0.2tid、安体舒通20mgbid(本组治疗为湘雅医院皮肤科治疗痤疮常用方)。
2.3中药组与西药组在4w疗程结束后作疗效评价。
3疗效判断标准
3.1痊愈:皮损炎症清退,丘疹结节平复,无新发,皮损减少90%以上,可留有色素与浅表瘢痕。
3.2显效:炎症大部分消退,无新发,皮损减少70%以上。
3.3有效:炎症得到控制,皮损减少50%以上。
3.4无效:不断有新发丘疹、皮肤损害减少不足30%。
4疗效观察
见表2。
表2两组疗效比较
注:两组总有效率进行x?检验,P<0.05
5典型病例
患者,女,23岁,2010年2月6日初诊面部痤疮3年,皮疹以红色丘疹为主,较多黑头粉刺,面部灼热感,口渴,便秘,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辨证为肺热型。予“清痤灵”方,黄芩15g、黄连10g、全瓜蒌15g、桑白皮10g、枇杷叶10g、生地15g、土茯苓10g、白花蛇舌草10g、银花10g、连翘10g、山楂10g、赤芍10g、夏枯草10g、生大黄10g(后下),7剂,每日1剂,每天2次,中药渣煎水外熏洗脸,每日1次,7d后复诊,皮疹大部分消退,无新发丘疹,原方续服7剂而愈。
6讨论
中医痤疮称为粉刺、面疱、肺风粉刺、酒刺等。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感受风热之邪或饮酒、过食肥甘、偏食嗜五味或阳气过盛,血热外壅,以致粟疹累累成为痤疮。痤疮发生机制与营卫气血,经络脏腑息息相关。痤疮发生责之于肺,实于脾、胃、肝、肾、大肠有关。肺主皮毛、主宣发,与风热相搏,移于大肠,腑气不通,津伤便秘。脾胃同处中焦,运化不周,湿热蕴蒸肌肤。青春期生机旺盛,肝肾阴阳易于失调,相火易亢,循经上炎,外犯肌肤。故痤疮形成主要由肺经风热、大肠燥热、脾胃湿热、阴阳失调、相火偏亢,导致气血失调,经络不通,毛窍闭塞,痰凝血滞,于局部而成痤疮。其中风、火、痰凝、血瘀尤为重要。治则疏风宣肺、清热泻火、化痰散结、活血利水。自拟:“清痤灵”方治疗本病,临床实践,效果显著,体会尤为深刻。其方中黄芩、黄连、大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共奏清心、肺、胃、大肠之火。黄芩清肺,清上焦之火,黄连清中焦之火,大黄清热泻火,清热解毒,苦寒归大肠经,清泻下焦之火,三焦之火皆去,痤疮难以发生。桑白皮清肺,利水消肿,连翘清热解毒,疏风热,清心热,二药共奏清肺疏风,宣肺利水,清心散结。瓜蒌有清热化痰,消痈散结,润肠通便之功效。赤勺清热凉血,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二药使湿热火毒,从膀胱小便利出。夏枯草清火,解毒散结。山楂消食化积,活血散瘀,善于消化油腻肉食(现代研究,山楂能增加消化酶的分泌,促进消化,所含脂肪酶可促进脂肪分解,所含多种有机酶能提高蛋白酶的吸收,使肉类易消化[2]),甘草解毒调和诸药。以上治疗组根据中医病因、病机、归经,以及整体观念,应用清热泻火、化痰、活血、祛风、宣肺利水,清热燥湿,解毒散结,共治痤疮155例,治疗组取得了满意效果,且比对照组治疗时间短,没有不良反应,部分患者临床观察服中药后吸减肥作用,故患者乐意接受本组治疗,显示治疗组优越性。
现代医学认为痤疮的发生与体内雄性激素有关;一般认为痤疮是由于皮脂腺本身对雄激素的敏感性增加所致,即“末梢器官敏感性学说”,此论为应用抗雄激素药物治疗痤疮提供依据[3]:西咪替丁与安体舒通结合用于抗雄性激素治疗[1]。灭滴灵主要用于某些厌氧杆菌的感染,用于治疗痤疮和毛囊感染。对照组有消炎、抗雄性激素作用,但疗程较长,不良反应多,患者难以坚持服药。两组比较治疗,中药组有明显优越性。
不良反应:中药治疗组未见异常反应,对照组10例出现头昏、恶心,12例患者出现多尿,2例患者月经紊乱,停药后恢复正常。1例男性患者乳腺有轻度胀痛和增生,停药3个月后追访反应消失。据笔者的观察不良反应率大大低于国外报道10~15倍,这可能与用剂量的大小及用药时间长短有关。
寻常痤疮病程较长,患者因面部美观影响,大多伴有精神紧张及植物神经功能混乱,在使用中药治疗同时,应心理疏导,使患者消除紧张和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调养、护理也是治疗寻常痤疮的重要内容,可使药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避免使用含油脂及粉质过多的化妆品及糖皮质激素等制剂。②常用温水洗涤患处,使用含硫磺的肥皂效果较好。③避免挤捏、搔抓等刺激。少吃刺激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维生素食物,控制脂肪和糖类饮食,健全消化功能。④医患配合是取得好疗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倪容容.现代皮肤病学.546.
[2]中医中药学.第5版(自考教材).185.
[3]弓娟琴.痤疮的抗雄性激素治疗.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1998,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