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英琴杨光司凤荣郝春玲满守东(大庆市第二医院超声科黑龙江大庆163461)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8-0007-02
随着肺结核发病率的日益抬头,脾结核这一临床较少见疾病的诊断也提到日程上来,脾脏结核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尤其早期病变可无任何症状,或被肺和其他器官结核的症状所掩盖,过程隐匿,所以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本文对1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脾脏结核,3例经超声并辅以CT或核磁共振检查后,接受抗结核治疗脾内病灶有效果而诊断脾脏结核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总结其声像学特征,旨在提高超声诊断脾脏结核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4~52(平均39.4)岁。17例均经超声检查,其中10例经脾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脾脏结核,3例经超声并辅以CT或核磁共振检查后,接受抗结核治疗脾脏内病灶有效果而证实,3例误诊为脾淋巴肿瘤,1例误诊为脾血管瘤,17例中,8例患肺结核,2例同时患肺结核及腰椎结核,4例同时患肝结核,有3例分别于1年前、3年前患肺结核(肺结核均已治愈)。本组患者中9例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如发热、乏力、盗汗,2例患者有肝区痛、黄疸、肝脾肿大、腹水等。
1.2方法使用飞利浦的HDI5000超声诊断仪,探头为凸阵,3.5MHz,患者空腹状态下接受常规肝胆脾脏器探查,重点观察肝脏及脾脏的大小,实质回声,有无肿块及其大小、数目、边缘、内部回声、有无钙化、液化等情况,对肿块内部及周围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血流情况。
2结果
根据脾结核不同的超声表现,大致分为四型:
(1)弥漫型:2例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脾脏肿大,脾实质回声弥漫增强,分布不均匀,部分脾脏内可见局灶性的回声增强区,此型病例同时伴发脾外结核,2例均经活检获得病理诊断。
(2)混合回声团块型:5例,其中1例超声表现为单个或多个较强回声,直径5~16mm,边界较清楚,欠规则。2例为弱回声团块,边缘清楚,部分边界欠规则。2例团块内部呈高低混杂回声,边界清,可见少量小斑状或类圆形强回声伴声影,周边均无晕环,彩色多普勒示团块内血流不丰富,其中1例误诊为脾血管瘤,3例经活检获得病理诊断,1例经临床抗结核治疗后病情好转而确诊。
(3)低回声结节型:8例,超声显示为脾内弱回声团块,直径5~20mm,团块边界清楚,形态较规则,肿块内见无回声区,无回声区内见细小点状回声,壁不光滑,厚薄不均,壁厚2~5mm,后方可见回声增强,部分周边可见钙化强光团,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信号不丰?其中3例误诊为脾淋巴瘤,5例作手术,术后病理结果为干酪样坏死伴有中心液化。
(4)钙化型:2例,脾实质内呈现大量强回声光点,经临床抗结核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
3讨论
脾结核为临床少见的腹腔内脏器官结核,由于本病缺乏特征性表现而易导致漏诊或误诊,临床常无症状,多在正常体检时发现.,患者常同时患有肺结核或其它脏器结核,脾结核的基本病理变化是结核性肉芽肿,其不同时期可表现为干酪样坏死、液化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钙化,上述三者相对应的超声表现分别为低回声、无回声(亦可为有细小光点的液性暗区),高、强回声。临床分为原发型和继发型两类,依据病理类型分为粟粒型、干酪坏死型、钙化型三类,不同阶段超声声像图表现不同,钙化型脾结核是结核菌通过血液或淋巴循环侵及到网状内皮系统,引起深部脏器病变,多年后形成钙化灶.超声表现为脾脏内大量强回声光点.此种患者均为幼年时患过原发型肺结核后痊愈。超声检查可为脾结核提供准确的定位诊断,其声像学特征具有一定的定性价值,超声引导下脾穿刺病理检查出朗罕细胞或抗酸杆菌可确诊为脾结核而避免剖腹探查,虽有时穿刺活检仅为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但超声作出疑诊时可试行抗结核治疗,有明显疗效也可确诊。超声声像图反映了脾结核不同时期的病理改变,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及其他辅助检查可降低脾结核漏误诊率而作出正确诊断,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脾结核的各种表现,并能反复检查对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对脾结核内科治疗、追踪观察及术前定位和手术方案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910-922.
[2]彭卫生,王英年,肖成志主编“新编结核病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298.
[3]SuriR,GuptaS,GuptaSK,etal.Ultrasoundguidedfinenee2dleaspirationcytologyinabdominaltuberculosis.BrJRadiol,)9)MMIBIMONTHLYVol16No11Feb20071998;71:723-727.
[4]刘爱民,雷得安.脾结核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综合临床,2003,19(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