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高新区汇兴小学643000
当孩子们拿到课本,翻开书籍,惊喜地想要发现其中的美好时;当孩子们清了清嗓子,想要张嘴和作者见面时;当那一个个悦耳的朗读声响起,课本开始在脑海中丰满时,我们的语文能力已经在开始发芽了。是的,朗读,是孩子们对文章理解的第一步,也是走进作者的第一步,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第一步。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能缺少的重要部分,无论讲授什么样题材的课文,都不可能离开朗读这一环节,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由此可见,小学阶段,朗读教学对孩子们语文能力的培养起到非常关键的一步。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方法,才有可能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注重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老师不懈的追求。
但是,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读书成了被要求的行为,有些孩子不愿意张嘴,不乐意走进课本,也就是说对课本没有太多的兴趣,这对于学习是极大的障碍。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将多种朗读方法融合进教学中,让孩子们可以更加靠近课堂呢?在这里我总结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教师范读,打响朗读第一“炮”
老师是孩子们认为最权威的人物了,没有什么比得上老师的示范。教师在平时的备课中,针对不同的课本,应该首先进行“处理”。这篇文章讲的内容适合什么样子的朗读方法,怎样让孩子在老师的嘴里听到的课本是生动的、有兴趣的、愿意试试的,这显得十分重要。
二、教授技巧,让学生有“法”可依
在《普通话训练教程》中指出,语调的基本要素是停顿、重音、升降。其实,这也是朗读中的技巧。如果单纯让孩子们反复读,而没有章法的话,就等于死记硬背,对朗读效果和教学目的是没有帮助的。
其实,每篇文章都有属于自己的朗读技巧。有些课本,就必须要求教师能示范,句子中哪里需要停顿,哪里需要重读,哪里应该快些,哪里应该慢些,都应当认真推敲,而且应当把朗读符号教授给学生。结合《普通话训练教程》,我在课堂上都用横线表示音稍拉长,缓停;黑点,表示逻辑重音;斜线表示稍微停顿;竖线表示停拍;箭头表示句调。虽然每个人对句子的理解可能不一样,但符号和方法是相通的,孩子们有了这个朗读“法”,才能做到“尝试”,去寻找属于这篇文章的、属于孩子自己理解的“课本”。当看到孩子们书上圈圈点点的记录时,我想,他们又更加靠近课本了。
三、结合音乐艺术形式,让朗读更“美”
《晋书·乐志》中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说明音乐中的“五音”可以把握人的性格与行为。
音乐是天下最动人的旋律,当朗读遇到音乐,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聆听动听的乐曲可以调节我们的心情、陶冶我们的情操,甚至净化心灵、美化生活、提高品质。随着多媒体的广泛运用,在课堂中加入音乐已经成为了可能。而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有了合适的音乐辅助会更加有利于调动听课者的情绪,更利于课堂的教学。
四、学会评价,体会如何“赏”
新课标指出:“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评价应起到监控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作用。”朗读有了方法,但还应当检查学生体会的效果。
很多老师认为,教学任务本身就很紧张,为朗读专门设计一节课是否有必要,经过多次实践,我认为是相当有必要的。我在一个单元之后,都设计了一个朗读竞赛,要求学生从本单元的作品或者同类型的作品里,选一个作为自己参加竞赛的文章,并海选抽签,选择评委。我们将比赛打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课下准备。要求孩子们在课下利用老师教授的朗读符号,对你参赛的文章进行设计,并要求给评委展示自己的设计定稿,老师负责课下指导。
2.上台展示。要求孩子们上台,按照自己的朗读设计,可以小组合作,诵读自己的作品,老师负责配乐等形式的指导。
3.评委点评。在平时的朗读指导时,老师教授的方法,在这一环节得到了最好的展示。小评委们认真发言,指出具体哪个字哪个词的设计好,哪个地方有自己的独特看法。台上台下一来二去,更好的朗读方法被发现,孩子们交换了不同的意见,其实也加强了自己对不同文章的体会和理解,更加靠近课文了。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我也得到了很好的教学反馈。孩子们提高了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也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其实,也接触了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教师有意识地范读,教授不同的方法,结合音乐的帮助,通过互相评价,让朗读教学能充分地展示出它真正的作用,让孩子们感受课文的思想,唤起读书激情,让他们的感情和作者产生共鸣,让语文教学从一开始,就更加靠近作者、靠近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