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安福县山庄初级中学彭新生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科技在创新,经济在创新,文化在创新,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来培养。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开展多种创造性活动,多出创造性成果。教师还要点拨、引导他们锻炼和发展自己的创造力,让他们成长为新世纪的创造性人才。笔者在具体的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在探究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创新思维是能产生新颖性思维结果的思维,是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方式用以解读某一篇课文答某一问题的思维过程。爱思考、善质疑,是创新思维的主要特征,在学生探疑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谈看法,摆见解,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或唯一的标准捆住学生。
如在教授《愚公移山》时,我组织学生讨论“愚公移山的精神意义所在”时,就有不少学生认为愚公太笨,他不必移山。我鼓励他们谈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认为愚公可以搬家,也可以开山辟路,或靠山吃山,甚至还有学生认为愚公此举是破坏环境,又结合本文的学习目的,把学生们讨论的共识引到“愚公移山精神”的现实意义上来,这样既达到教学的目的要求,也锻炼、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正确性。
二、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笔者认为对课文思想内容等方面的分析,要启发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不要有什么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有创造价值的,哪怕只是一点创新的火花,教师都应该肯定和表扬,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例如《孔乙己》的主题,课本的预习提示和《教师教学用书》都认为小说“揭示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痛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千千万万的教师这样做,亿万学生这样学,再也没有什么创见了。是不是一定要这样理解才算对呢?
在封建社会,爬上去的知识分子毕竟只是凤毛麟角,没有爬上去的是大量的,但为什么其他人没有成为孔乙己呢?除了社会制度和科举考试的因素外,还存在一个自身因素的问题。孔乙己自身缺乏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学会生存才是我们今天从学习这篇小说中获得的启示。
其次,小说中的人们对孔乙己这样的苦命人是这样的冷漠,也是不应该的。对于孔乙己这样的苦人,我们应给予同情和温暖,这样世界才会充满爱。我想如果这样理解,今天我们学这篇文章才有现实意义。
2.给学生留点时间,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现行教育,师传生授。教师忙于找题目,学生忙于做笔记,哪有时间开发思维昵?因此,教师少一点支配的时间,学生多一点自己的时间,于师于生都有利,例如学完《孔乙己》后,留出十分钟让学生思考,最后日子里的孔乙己是怎样渡过的,让学生发挥想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
知识转化为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常常需要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运用。而求异思维则是其中最重要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指的是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甚至相反的方向去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的方法。
它是创新思维中最重要的思维方法。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树立新思想,树立新形象。
求异思维包括逆向思维与发散性思维两个方面,在阅读特别是作文教学中,应诱导学生用逆向思维,反弹琵琶,独辟蹊径。如“班门破斧”,可以批评缺乏自知之明的人,逆向思维“弄斧就要到班门’’则可写“敢于向权威挑战”,还可以写“这样便于找差距,向高手学习"。当然教师在启发学生逆向思维时,应向学生强调,逆向思维要准确揭示题目的内涵,要合于情理,不能随意求异,随意逆向,它要标新立异,但不能脱离实际。
四、在“说”“写”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在口头表达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口头表达内容及能力可以展示一个人的学识修养、道德情感及人格心理状态。流畅自然、严谨优美的口语表达往往体现一个人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与水平。在中学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健康人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笔者在口头作文教学中坚持每天给不少于三分之一的学生口头说话的机会。刚上课,让三名学生用简短的话讲述“我的明天",通过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余则通过课堂教育达到目的。
实例一:笔者在教完《天上的街市》一文后,在作文课上布置了如下文题: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建立起联系。如“木质"到“皮球’’是两个文意相距很远的词语,但只要经过四步联想,就可以从“木质"联想到“皮球":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你们也来试试:完成“天空"到“茶”、“土地刀到“笔”、“牵牛花”到“水杯”的联想,并写成不少于150字的一段话。
实例二:上完《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后布置:请根据《我的叔叔于勒》的内容,合理想象“于勒回家了”的情景。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此外还可以布置一些大作文,如《二十年后的母校》、《“0”的遐想》、《二零三零年》等等。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仅仅做到以上几点,也很奏效。但是要我们全体教师立足创新教育、更新观念,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改进教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走出一条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新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