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白城137000)
【摘要】不同种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作用特点不尽相同。应用时,应正确诊断疾病并根据检验结果和不同药物的作用特点选择敏感药物,联合用药合理,短期达到冲击血药浓度,观察并处理过敏反应、胃肠反应、菌群失调、凝血功能障碍和肝肾毒性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细菌感染性疾病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合理应用;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4-0075-02
头孢菌素类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繁殖期杀菌剂,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组织体液浓度高、不良反应轻等优点,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临床扩大使用范围和滥用现象较为严重,提高了耐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疾病负担较重,必须合理应用,使患者早日康复。
1.不同种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作用特点
根据抗菌谱、抗菌活性、对β-酰胺酶的稳定性和肾毒性的不同,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分为四类。
1.1第一代头孢菌素
头孢噻吩、头孢唑啉为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代表药物,抗菌谱较广,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活性较强,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相对较差。
与第二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比较,该类药物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流行性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菌等病原体的活性较强;对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不稳定,但抗革兰阴性肠道杆菌活性较好;具有较强的肾毒性。
耐药菌属包括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属、李斯特菌和诺卡菌属以及大多数普通变形杆菌、阴沟肠杆菌、摩氏摩根菌、雷极普罗威登菌和脆弱拟杆菌,完全耐药菌属包括沙雷菌属、假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1]。
1.2第二代头孢菌素
该类药物主要包括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替安、头孢尼西、头孢雷特等,代表药物为头孢呋辛。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活性与类似或稍弱于第一代,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较佳,抗菌范围有所扩大,耐酶性能较好。抗阳性球菌活性较高,治疗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效果较好。对厌氧菌效果类似第一代,对铜绿假单胞菌效果较差。与第一代头孢菌素相比较,不良反应较轻。
耐药菌属主要包括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属、李斯特菌属、艰难梭菌和脆弱拟杆菌。
1.3第三代头孢菌素
该类药物主要包括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唑肟、头孢地秦、头孢咪唑等。与前二代头孢菌素比较,抗革兰氏阳性菌活性较弱,对阴性杆菌β内酰胺酶具有较为稳定的作用效果,抗菌谱进一步扩大(本代不同品种对绿脓杆菌、不动杆菌等敏感),具有较好的抗铜绿假单胞菌与厌氧菌作用;此类药物基本无肾毒性。
头孢呋辛和第三代均可用于中枢感染,当前二代不敏感时,可选用第三代。应用第三代治疗严重、长期治疗不理想的感染和多种耐药菌的混合感染效果较好[2]。
1.4第四代头孢菌素
本代药物在革兰氏阳性球菌抗菌活性弱于第一和第二代,但强于第三代。作用于肠杆菌属、柠檬酸菌属、沙雷菌属等效果要优于其他几代;对β内酰胺酶、染色体、质粒酶有较稳定作用效果,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效果类似头孢他啶[3]。
2.应用注意事项
2.1正确诊断疾病并选择药物
使用此类抗生素前,应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正确诊断疾病。要根据病原学和药敏试验结果以及各代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和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基本资料,有针对性地选择敏感药物。新生儿、年幼儿及体弱多病、过敏体质儿童要慎重选择药物,密切观察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切实保证用药安全。
在选择药物时,应注意第一代药物治疗革兰氏阳性球菌效果较好,第二代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效果较好,第三代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效果较好,第四代治疗β-内酰胺酶效果较好。第二代和第三代治疗耐药菌和特殊部位感染效果较好,但不作为一线药物[4]。
2.2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得与红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磺胺类等抑菌剂联合应用;舒巴坦和克拉维酸可使其作用增强,丙磺舒可使之增效。
2.3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应快速静脉滴注给药,使之有一个冲击血药浓度,一般用100ml液体稀释后,在1h内滴入。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主要包括刺激注射部位,胃肠反应和菌群失调,肾损害,诱发出血倾向。药物不可久用,以免引起菌群失调。
3.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
3.1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对青霉素过敏患者应慎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青霉素严重过敏者应避免应用。即使皮试也有可能发生皮疹、哮喘、荨麻疹、发热甚至休克等过敏反应[5]。
这要求医师在用药前应详细了解家族过敏、药物过敏、过敏性疾病等既往史,有药物过敏史者一般不宜用药。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进行积极对症治疗,若出现严重过敏性休克应及时给予以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药物进行抢救[6]。
3.2胃肠道反应和菌群失调
患者表现为腹泻、腹痛以及食欲不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抑制肠道菌群的合成,导致菌群失调及严重缺乏维生素K和B族维生素,凝血酶原合成减少是导致胃肠道反应的主要原因,甚至会出现消化道出血[7]。
对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等胃肠道疾病,特别是肾功能不全、心脏病、心血管病与高血压等病史者,应慎用头孢菌素。一般患停药后者出现的胃肠道反应便消失,严重者应马上停药并给予止吐剂、止泻剂控制症状。为避免菌群失调发生,应进行细菌培养和真菌的检测。
3.3凝血功能障碍
使用头孢菌素时,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引起VB、VK缺乏,引起凝血功能障碍[8]。为防止凝血功能障碍,应避免大剂量、长时间对胃肠道手术、溃疡等可致凝血功能异常者使用头孢菌素类,必要时补充维生素K。
3.4肝肾毒性
转氨酶升高是肝毒性的最直接表现。肝功减退时,血药浓度略升高,应减量应用于严重肝病患者。可在用药过程中应用保肝护肝药,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第一代头孢菌素有较强肾毒性,使用时应尽量避免与肾毒性药物合用。蛋白尿是肾毒性反应最常见表现,只需及时停药即可恢复正常。应用时应密切观察尿色、尿量变化及是否出现血尿,重点观察合并肾脏原有基础疾病或合用高效利尿药的患者。一旦出现血尿,应马上停药,输入大量液体,应用止血剂和地塞米松。多饮水可有效预防肾损害,促进药物排泄;应先补足血容量后给药。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不良反应相对较弱、抗菌效果相对较强、组织体液浓度相对较高等特点,在治疗细菌性感染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其临床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等,做到临床合理应用,避免耐药菌株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充分发挥其药效。
【参考文献】
[1]易林高,李佳,林洁,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特点及临床应用[J].海峡药学,2010,22(3):159-161.
[2]李志.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44-45.
[3]林琴.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8):11-12.
[4]姚奇.关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合理用药的相关探讨[J].医药前沿,2014,4(1):127.
[5]邹进.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临床研究[J].医药前沿,2017,7(10):79-80..
[6]陈荧,王富海.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分析[J].北方药学,2017,14(1):143-144.
[7]程树元.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注意事项[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7):82.
[8]图雅.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