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理论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2

自我效能理论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

李秀珍马丽敏孙玉杰孟宪春苏立新刘丽伶

李秀珍马丽敏孙玉杰孟宪春苏立新刘丽伶(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人民医院067101)

【中图分类号】R74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9-0037-02

【摘要】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程度。方法将86例PS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给予自我效能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干预后15天、25天对患者的抑郁状态进行评分,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抑郁状态于干预后15天、25天在统计学上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自我效能理论可以改善PSD患者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自我效能理论脑卒中抑郁

自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自我效能概念提出以来,为行为改变提供了理论框架,并被广泛应用于个体学习以及健康促进等领域的研究,因为自我效能可以为解释、修正和预测患者行为提供系统的方向[1]。而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最常见的情感障碍并发症,是指脑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症,它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它的临床表现为言语减少、情绪抑郁、睡眠障碍、兴趣缺乏、食欲缺乏、精力减退、主动性差、不配合康复治疗等[2]。因此我们通过增加患者的自我效能来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信心程度,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到达改善抑郁程度的目的,本研究从2008年10月开始至今,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PSD患者86例,其中男42例、女44例,平均年龄(68.9±9.5)岁。病程均为2年以内,符合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诊断标准[3],神志清醒,病情稳定,能够正确回答问题,发病前无神经症、抑郁症。

1.2方法: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除上述措施外按计划积极主动地给予自我效能干预,时间为25天,主要措施:(1)增加社会支持:根据自我效能理论,良好的社会和家庭支持是自我效能建立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的管理中,首先应该重视对家庭成员的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到良好社会支持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的基础。其次,要通过家庭成员的努力,逐步将支持面扩展到亲戚、朋友、同事等,以增加支持力度,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社会的温暖和友爱,对生活和治疗充满信心。(2)激励榜样的作用:激励就是鼓励人们作出抉择行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要经受疾病和心理压力的双重折磨,往往情绪低落、悲观失望。这时来自他人的鼓励尤其是来自他身边“最重要人”的鼓励尤为重要。对患者在自我管理中的每一次进步进行不断的激励,使其在直接性的经验中提高自我效能,并巩固发展起来的自我效能,同时,要为患者讲述其他患者成功的经验,使其获得替代性的经验,提高自我效能。(3)尊重鼓励患者,给予心理支持:抑郁是脑血管病后心理活动失调的常见表现之一,在脑血管病后情感障碍居首位[4],所以在治疗脑卒中的同时,不应忽略对其心理状态的观察与疏导,给患者提供充分宣泄的机会,加强关怀,帮助其克服抑郁、自卑及焦躁的心理[5],医护人员要加强医患、护患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释,加强医学发展的宣传,避免负性刺激,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悲观情绪,使患者看到自己的潜能,认识到别人能做到的事情自己也能做到。(4)回避负性刺激: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沟通交流中,要及时的提供给患者治疗的新手段、新进展等,让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要根据情况及时调整病床,将危重病人与普通病人分开病房,多给患者提供积极信息,回避一些负性信息,在治疗过程中避免恶性刺激,鼓励病人与康复出院的病人建立联系关系,进行交流沟通,以了解其他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1.3评价指标:两组患者在给予自我效能干预前、干预后15天、25天均进行HAMD评分。HAMD是采用17项版本,<8分为无抑郁状态,≥8分为轻度抑郁状态,≥18分为中度抑郁状态,≥24分为重度抑郁状态[6]。所有的评分由两个护士来完成。在评分过程中,由课题组及医生指导,采用独立或家属代答的方法,患者对所规定的问题必须进行自我判定。

2结果

给予自我效能干预前两组PSD患者HAMD评分无差别,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状态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两组PSD患者干预前后的HAMD评分比较x-±s

3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对医院脑卒中患者的研究发现抑郁的患病率为31%~52%[7],国内脑卒中后伴抑郁症发病率的报道为25%~80%[8,9],可见抑郁在脑卒中的并发症中占有很大的比率,属于高发危险因素。因此提升和培养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帮助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早日康复,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刻不容缓的工作。

自我效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首先提出的,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实施某一行为的期望,是人们对自我行为能力的认知与评价[10],是一种心理行为的思想和方法,该理论重视人的主体意识对行为的控制作用,强调从调动人的潜能入手来达到行为的目标。本研究从给予患者自我效能干预措施,调动患者的内在潜能,培养病人的自我效能,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经过入院后25天的护理和培养,两组患者的抑郁状态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且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患者的抑郁状态改善的越明显。说明在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护理中应用自我效能理论可以增加病人的自我效能感,促使病人接受康复治疗和护理,减轻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杨廷忠,施卫星.临床护理一种思路和方法:自我效能增强[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93-395.

[2]刘军,李海燕.脑卒中并发抑郁68例临床分析.山东医药,2006,46(1):63.

[3]忻琪君.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19(2):124-126.

[4]孟祥芳,丁伟,郑加平.脑血管病的现代治疗.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200-203.

[5]陆雪松,陈青,姜亚军,等.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偏瘫康复的临床疗效.临床荟萃,2003,18(5):259.

[6]邹立.脑卒中后抑郁早期药物干预对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临床对照研[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0):3508-3509.

[7]KauhanenML,KorpelainenJT,HiltunenP,etal.Poststrokedepressioncorrelateswithcognitiveimoairmentandneurologicaldeficits[J].Stroke,1999,30(22):1875-80.

[8]周盛年,于会艳,刘黎青,等.脑卒中后抑郁[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3):154.

[9]许南艳,江先娣.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随访研究[J].现代康复,2000,3(9):1330-1.

[10]唐宏,郑燕,鄢家莉,等.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对临产孕妇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7,13(2):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