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地籍测绘及其有关技术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GPS地籍测绘及其有关技术问题研究

褚伟

山东省枣庄市国土资源局台儿庄分局277400

摘要:人们对于GPS地籍测绘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种通过卫星进行实时定位的方法既高效又快捷,给人们的测绘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且在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地籍的测绘的同时还会令有关数据的精确度大大提高。当前的社会发展尤为快速,在信息化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项技术的应用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地籍测绘;技术问题;研究探讨

引言:GPS地籍测绘技术在被使用的过程当中已经让人们意识到其存在的优越性了,面对人们日渐增加的需求,这项技术在今后还会不断的完善与进步,对其的使用也将更加灵活方便。

一、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概况

全球定位系统简称为GPS,这项技术是通过卫星进行定位导航来进行对时间以及距离的测量工作的,这样就可以综合的对全球进行定位跟踪了。而全球定位系统地籍测绘技术的原理就是通过卫星进行测量用户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再此基础上在由多颗卫星进行进一步测量,这样就能从多颗卫星的综合测量结果中得到接收器的具体位置在哪里了。在这里,我们可以直接采集地形点、地物点、界址点坐标等为地籍测绘提供大量可靠的原始数据,经过数据库整理计算处理即可精确的实现对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

1、GPS技术的优势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人们对于GPS技术不断的进行补充和改善,使得这项技术的应用越发简单、广泛,这项技术逐渐取代了曾经的一些测量方式。因为GPS是通过卫星进行定位的,所以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使用的是无线技术,这大大减少了信息处理的时间,而且还能够进行更大范围的信息收集以及操作,这极大的减少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除了以上的优势之外,GPS技术还具有布点灵活、全天候、速度快、精度高等优势。这些都是人们对这项技术无比欢迎的原因。

2、GPS设备的布置

在对于GPS设备进行布置的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对于基准站控制点的掌握。当处在野外进行作业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将设备放置在监测区的最高点上,这样就可以更广泛的对该地进行测绘,还能增加对于该地区的控制范围。在对于设备进行布置的时候还要考虑周围对接收信号有阻碍和干扰事物的处理,应避免将设备安置在有密集植物遮掩的地方。基准站应连续跟踪至少4个可见卫星,并将观测数据通过数据传输系统,实时发送给附近流动站,基准站的采样率应大于或等于流动站中最高的一台。流动站可根据选择测绘的方法确定是否与卫星进行数据对接,如快速静态测量时,不必保持对GPS卫星的连续跟踪;准动态测量方式要求用户站在流动过程中,必须保持对GPS卫星的连续跟踪,一旦发生失锁,便需重新进行初始化工作。

3、GPS技术指标

实时厘米级精度的应用,技术上依靠高精度的载波相位差分实现(载波相位差分,简称RTK)。基于多个GPS参考站的观测数据,形成一个组合观测值,快速计算出流动站的位置和精度信息。内业计算采用严密平差程序进行平差,事后或准实时处理得到毫米量级的精密定位。现代化GPS系统本身提供的定位服务种类,也涵盖了目前众多的GPS测量手段,如差分GPS定位、静态定位、RTK定位等,基本上能够满足各种精度要求的定位服务。如果基准站提供精确的卫星轨道和卫星钟差,利用观测得到的相位值,流动采用静态定位,在频率30秒下采集,精确地计算出流动站三维坐标,对流层延时等信息。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基础上的地籍细部测量,允许误差小于10cm,以及精度在比例1:2000以上的地籍图上,大多数情况采用RTK定位技术。

二、GPS布网测绘

1、基准站设计

有关工作人员应该对实际基准站设计地点进行现场勘查,将该地的测绘所需的地理状况进行收集和整理。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并写出相应的技术设计书,为接下来的测绘工作做好准备。在工作人员进行户外的工作中,应该按照顺序来执行任务,这样就会很大程度上提高信息收集的效率。平面采取网状设计,已知控制点均匀的分布在测区的中心和四周,如果控制点不够应用GPS静态差分技术引点或加密,保证网点的点位精度。在界址点密度较大,控制点密度力求增大到便于测定界址点,必要时在GPS网下沿街巷布设一、二级图根导线,便于能直接从图根点测定界址点。

2、流动站GPS接收机采集数据

根据地籍测量的要求,在野外测量中除采集权属界线的空间坐标外,还要采集权属、土地利用类型等属性信息。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之间的距离,地物定性注记、建筑物层数、地理名称等要素,在野外调绘并注记于地籍底图相应位置。数据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准确定位操作采集,数据的运用GPS接收机,包括输入测绘地块属性信息,随时接受反馈信息,进行筛选结果取舍,根据情况采取淘汰或重测、补测措施,在野外作业时应带对讲机备用,以便随时咨询采样情况。流动站GPS接收机的天线应高于人头,避免数据接受不完整,影响成果精度。

三、数据质量控制观测

1、采集的质量控制

在整个数据质量控制观测的过程中,我们在保证观测有关要求的同时也要对定位的精确度进行控制。正因如此,在观测工作完成后还需要人员对于观测数据的质量进行进一步的筛查,将不正确的数据找出并重新监测。在流动站收集完数据之后,再用软件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这样整理完成的数据以及资料才能合格以便下一步骤的实施。完成数据的预处理后及时反馈到流动站,以便配合下一步测绘作业,经过对采集数据的质量控制,有效的减少返工的几率,提高测绘效率,也是GPS测绘信息化发展的历程。

2、内业过程的质量控制

这项过程的控制是为了对之前所观测数据提供重要依据来源的,内页过程质量控制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将无用以及错误的数据排除,并进对有用的数据行进一步的优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少噪音的影响,数据库进行筛选时不能随意的去除误差较大的值。在输出成果应包括点位中误差、相对中误差、各项观测值的改正数及坐标成果边长等。通过比较大量的测绘数据总结校正因子,得出不同环境下测量的校正因子,通过计算机计算,对空间数据的生产和数据整理工程的进度管理利用,减少误差。

3、数据成果的误差分析

信息化地籍测绘,对作业人员的技术要求也相对较高,测绘队伍对数据标准理解不到位,使得采集的数据无法达到的要求。观测值的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残余部分的影响与数据处理中所采用的模型也密切相关,

结语

GPS地籍测绘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人们对于地籍进行测绘的主要方法,通过对于这项技术的使用能让人们更加便利且快速的得到相应的测绘结果。地籍测绘技术飞速的发展离不开人们对于测绘技术不断增多的需求,相信未来的GPS地籍测绘技术将会被人们应用在更多的领域中,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魏林.GPS地籍测绘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4)

[2]林克.数字化GPS地籍测绘技术探讨[J].广西轻工业,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