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点滴谈何长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1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点滴谈何长明

何长明

何长明

(达县管村初级中学达县635000)

【摘要】: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阅读方法历来名目纷繁,分类庞杂。语文中的阅读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通过阅读优秀作品,感悟生活,体会到人间的真、善、美,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具体的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记叙文主要以记叙为主,采用综合表达方式,包括记叙中的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等。

一、记叙文阅读指导

1、记叙文的表达方式采用综合表达方法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即除了以记叙为主之外,还要运用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描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要交代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议论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是指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弄清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2、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①过渡。主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分析过渡的方法和规律。常见的过渡方法有用词语过渡、用句子过渡、用段过渡。第二,了解过渡的作用。人们常说,写文章要承上启下,这就离不开恰当的过渡。穿针引线,组织成篇,可以说是对过渡重要作用的恰当比喻。②照应。阅读时要注意分析作者的照应技巧,做到四看:一看起段与题目的照应,二看开头与结尾照应,三看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层层推进,多处照应,四看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叠式照应。复叠式照应对突出文章中心,标明文章线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③悬念。悬念是写作中为加强表达效果,吸引、感染读者常用的手法之一。④“抑扬”的表现手法。巧用扬抑则是使笔底波澜陡起、摇曳生姿的常用手法之一。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可以是贯穿于作品整体的,也可以出现于作品的局部,但作者同样根据目的与手段安排好了轻重、主从、详略,阅读时应注意把握。⑤衬托。衬托是用一些别的人或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某一人或事物的写作手法。

3、把握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是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含义。二是试用同义或近义词语替换作比较,理解词语的含义。三是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

4、归纳记叙文的中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从分析标题入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使读者获得总的印象,有的可从中窥出文章的中心。二是从分析材料入手。材料是表现文章中心的基础,可以通过材料蕴含的意义总结中心。三是从分析段首入手。文章常开篇点题,分析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以把握文章的中心。四是从分析篇末入手。许多记叙文都是在篇末点明主题或深化中心意思的,分析结尾的含义常常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中心。五是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入手。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个“睛”来“看”文章的中心意思。

二、记叙文阅读训练

1、整体感知,把握思路

陶渊明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前一句话对于读文章第一遍要快速阅读,只求了解主要内容,后一句读文章要下苦功,“钻”进去才能读出来,有收获。这就是说读一篇文章应先通读全遍,得其大意,再逐段分解细读,然后揣摩,推敲一些特别重要的,突出的用法、提法新颖的词句,最后再通篇领略,不注意整体性阅读,就不可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或用品的主题,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总之,阅读是一个“整体——局部——整体”、“变速器——思想——语言”的反复过程,如果按照这个方法去读,一定能读懂,读通,读出味来。

2、顺“藤”摘“瓜”,抓住中心

这里的“藤”指的是现代语文的文体(体裁),“瓜”是指课文后和老师提出的具体问题。现代语体文大致分为三大文体: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征、条理、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只要把握住文体,阅读就会相当顺利。

记叙文是记叙、描述人和事物、风景的,一些动词形容词往往很重要。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白杨树的世术形象,并具有象征意义,作品开门见山就点明了感情基调:“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不平凡”一词在第一、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中反复出现,明显是个关键词。

审美是我们阅读文学作品的首要任务,无论是阅读课内的还是阅读报刊上的文学作品,我们都应该注意欣赏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在体会课文中的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时注意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思考这个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以及对揭示主题所起的作用。

总之,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将阅读训练贯穿始终,避免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走改革课堂阅读教学之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