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莉陈宇辉邓秀琴田红陈萍
【摘要】目的:呼吸衰竭患儿机械通气时不仅做好呼吸道管理、呼吸动力学动态监测,还应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争取患儿配合医护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态度温和,爱护体贴患儿,使用微笑、点头、抚摸等形体语言,配合使用鼓励性语言,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儿有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营造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护士热情周到的服务,亲切的话语,真诚的交流,操作娴熟充满关爱,思维清晰,忙而不乱,动作稳健,均能增加患儿及家长的安全感、信任感,患儿特别是家长主动配合医护的治疗,抢救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结论:患儿病情危重,在抢救患儿生命的同时,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对患儿及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患儿及家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关键词】机械通气;患儿;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7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106-02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1],心理护理学已成为医学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呼吸衰竭的患儿入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接受呼吸机治疗,患儿病情危重,家长着急,我们在抢救患儿的同时,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与患儿及家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有利于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1临床资料
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我科共收治呼吸衰竭的患儿89例,其中64例危重患儿给予机械通气,总机械通气时间为7058h,平均机械通气时间110.3h,男44例,女20例。年龄<1岁50例,占78.13%,1-3岁9例,占14.06%,>3岁5例,占7.81%。肺源性疾病44例,重症肺炎39例(其中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4例,急性肺损伤6例);哮喘持续状态3例;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2例。非肺源性疾病20例,腹泻伴重度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6例;外科疾病手术4例;重症肌无力危象2例;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蒙被综合症;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麻醉意外;脑干胶质瘤;喉结核;喉尖锐湿疣各1例。2组患儿均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急性呼吸衰竭诊断标准[2]。
2仪器
呼吸机及血气分析仪德国产DragerEvita4呼吸机,美国产premier3000血气分析仪。使用Evita4呼吸机,在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BiPAP)或安全控制通气模式(IPPV)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3护理措施
3.1上机前宣教我科患儿年龄小,其生理发育不成熟,还需要家长的照顾。入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没有家长的陪护,遇到的全是陌生的面孔,会使他们产生恐惧的心理。此外,对室内的监护设备及一些抢救仪器感到紧张[3]。我们不仅要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还要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让患儿及家长知道机械通气有利于病情的好转,使他们尽量减少对机械通气的心理负担。
3.2插管方法对危重患儿进行监护,并采动脉做血气分析,对出现呼吸困难、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者,应尽早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我们采取经鼻气管插管,插管前护士吸净咽喉部及口鼻腔分泌物,用无菌生理盐水润滑导管,插管成功后,护士帮助医生固定导管,测量气管插管外露,行床旁X线,确定导管的正确位置,并做好记录,每班交班,做好医护配合。
3.3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持病室清洁、舒适,注意病室的通风。医护人员着装整洁,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声音亲切,尊重每一个患儿及家长,良好的护患沟通是护理效果达到最好的前提,是解决患者心理问题的最佳方法。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地通过语言、表情、手势来疏导患儿,同时也要鼓励患儿以任何途径向护理人员表达其需求,包括口头语言、手势、书面语言等等。对患儿需要尽可能地满足,以免产生负面心理。
3.4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患关系是患者与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它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变化,与患者的康复有着密切的联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取得成效的关键[4]。护士态度温和,爱护体贴患儿,使用微笑、点头、抚摸等形体语言,配合使用鼓励性语言,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儿有战胜疾病的信心。营造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护士热情周到的服务,亲切的话语,真诚的交流,操作娴熟充满关爱,思维清晰,忙而不乱,动作稳健,均能增加患儿及家长的安全感、信任感,患儿特别是家长主动配合医护的治疗,抢救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3.5做好疾病宣教机械通气后,医护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24小时守护者患儿床旁,或在患儿的视线范围内,确保患儿正常进行机械通气。吸痰时鼓励患儿,尽可能配合护士的操作。患儿原发病控制或明显好转,一般情况稳定,自主呼吸稳定,排痰有力,可将呼吸机调至SIMV(同步间歇正压通气)模式,参数分别为:Fio2<40%,RR<10次/分,PEEP<3cmH2o,PIP<15cmH2o,血气分析正常,可脱机,脱机后密切观察48h,了解患儿是否需要重新插管。同时可向家长反馈患儿的病情,让家长心情舒畅,对治疗充满信心。
3讨论
机械通气治疗期间,死亡的威胁、治疗的创伤痛苦、陌生的环境、沟通的障碍等应激原的刺激,会促使患儿产生一系列心理不适反应。机械通气时,患儿失去与亲人的见面与交流,陌生环境、呼吸机的警报铃响,会使患儿产生恐惧的心理[5]。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患儿的心理护理,对患儿态度和蔼,面带微笑服务,在各种操作前,做好患儿的沟通,尽量取得患儿的配合,动作轻柔,快而准的完成各项护理。
4结论
机械通气的患儿,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我们重视对患儿及家长实施心理护理,使他们配合我们的治疗护理,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抢救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乐之,赵丽萍,重症监护分册[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65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33-2534
[3]祝益民等.儿科危重症监护与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4-48
[4]刘玉馥.护患关系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66,15(5):195
[5]杨雪珍,叶婷.机械通气患者的心态与精神支持[J].护士进修杂志,1995,10(12):19-20
作者单位:550003贵阳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