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县红果镇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中心,贵州盘县553500)
中图分类号:G229.27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6-089-01
摘要:广播电视作为现代传播媒介,可以帮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科技知识、市场信息。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农节目,为农村干部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电视宣传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对农节目;节目问题;设想建议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农业产业化格局的初步形成,广大农民群众对科技知识、市场信息的需求日益强烈。广播电视作为现代传播媒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农节目,为农村干部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提前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电视宣传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县广播电视对农节目的现状
盘县电视对农节目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起步,迄今为止我县广播电视台电视对农节目已初步成为电视社教类节目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对农节目总体来看,这些节目本着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传播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各类信息,介绍勤劳致富和调结构、增加效益的典型与经验。这一点,各地的政府部门、农民群众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几年来的实践中,我们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办好电视对农节目是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需要,是县级广播电视台的一项基本职能。在我县广播电视系统,广播对农节目也历来是广播社教节目的重要内容,是广播的优秀传统强项。随着农村现代化步伐的迈进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电视在农村越来越普及,这正是近年来电视对农节目应运而生并受到广大农民群众欢迎的客观原因。县广播电视台作为地处最基层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办好电视对农节目,既有着独特的优势,更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然要求,应该是县广播电视台为两个文明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基本职能之一。
(二)办好电视对农节目是广播电视自身发展的需要。电视对农节目从媒体类别上来说,是广播对农节目的进一步延伸,是广播电视拓展节目外沿、扩大节目覆盖、促进自身发展的可行之道,它将使县级广播电视台的电视社教节目进一步得到拓展和丰富,在内容上更加贴近占当地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其潜在的受众群和收视率不可忽视。
(三)办好电视对农节目是县级广播电视台进一步提升自身形象、发挥作用的必然要求。办好电视对农节目能为党和政府的农村工作和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这也必将进一步提升县广播电视台媒体在广大农村人口中的形象,更好地发挥广播电视对当地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二、目前电视对农节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节目定位不够明确,节目形态不够妥当。
从我县情况来看,有的还只是外购有关节目再略作剪辑播出,节目缺乏本地特色、缺乏贴近性也就在所难免;有的则是把对农节目放在某个社会性大栏目中,成为其中的一个专题(话题)类小栏目,或是把长达10分钟的栏目设置成了一个单一内容的专题报道,以至节目的信息量低下、服务性不强;有的与有关部门联办后,由于定位不明及联办方式上的问题,运作方式不符合电视传播的内在规律,使相当数量的节目成了部门的“工作简报”,可看性和实用性大为降低;有的节目播出时间相隔太长,既造成内容时效性不强,信息服务滞后,又难以使农民朋友形成稳定的收视习惯。
(二)编导、记者创作理念上的障碍。
不少节目编导认为,从电视业务上来说,做好专题类节目才更见功力,而在介绍某种农业实用技术时,往往又致力于把专业性技术完整地介绍给农民,由此导致了两种情况:一是专注于把十来分钟的节目做成一个专题,做得是兢兢业业,从电视专业角度看也还过得去,但农民不欢迎,不爱看;二是即使在一些板块结构的节目中,传播技术、介绍经验的内容也做得拖沓冗长,影响了可看性和信息量的提高。
三、进一步办好电视对农节目的设想和建议
(一)提高对加强和办好电视对农节目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增加投入,加强力量。
首先,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大问题,也历来是我们广播电视宣传的重要方面。在当代农村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农业产业化格局逐步形成,我县广大农民群众响应党中央号召,努力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电视作为现代传播媒介,应该而且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其次,随着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的实现和广大农民群众知识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这一收视群体日益庞大,优秀的电视对农节目必然会拥有稳定的收视群体,形成较高的收视率。第三,办好对农节目,努力为“三农”服务,符合县级广播电视台职能转换的要求,应是县级广播电视宣传义不容辞的工作职责。
因此,各县广播电视台必须真正做到领导重视,把提高电视对农节目质量放到重要议事日程,纠正“电视对农节目可有可无”、“电视对农节目无非是唱唱‘四季歌’,设个栏目对付着办就可以了”等模糊认识,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和改进电视对农节目。一是要加大投入、加强人员配备,确保基本的编导、拍摄、制作力量及必要的经费开支,并对节目(栏目)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二是进一步改革内部管理机制,合理调整编导、摄像组合结构,适当打通各栏目的人员配备,引入先进的竞争机制和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努力达到“1+2>2”的效果;三是发挥广播对农节目开办时间长,节目量大、经验丰富的优势,采取适当措施,使广播对农节目的人员力量、资源信息得到充分利用,以弥补电视对农节目人员配备和信息资源的不足;四是要采取措施,充分发挥乡镇广电站及相关部门通讯员的作用,组建好基层信息网络,尽量增加信息来源,拓宽信息渠道。
(二)明确节目定位,合理设置栏目。
电视对农节目应如何定位?简单一句话,即要为“三农”服务,农民群众的需求就应是电视对农节目的定位。当代农民最大的心理需求就是求发展,他们最大的实际需求就是勤劳致富,对电视对农节目最感兴趣的就是希望能了解到致富信息、发财之道,看到种什么来钱、养什么合算,这就应该是电视对农节目定位最基本的东西。
(三)转变创作理念,提高自身素质
电视媒体的自身特点和电视对农节目的定位决定了电视对农节目应该力求“短、新、快”。因此,节目编导也应转变创作理念,县台的电视对农节目应有别于一般的电视社教节目,既然我们的节目是做给本地农民群众看的,那么就不要去开办面向“白领人士”的“专卖店”,而应努力经营好面向“大众百姓”的“大超市”。要致力于提供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和服务,努力形成以大量的各类农科知识、产供销信息、生活生产服务及致富典型经验介绍构成的“信息流”,向农民群众提供各种勤劳致富的“路径”。这样,我们的电视对农节目就能精干实用,具有地方特色,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
同时,要办好电视对农节目,编导、记者的自身素质是关键。一方面,台领导要支持编导、记者的工作,为他们创造好必要的学习和工作条件,帮助他们搞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做到既给“政策”,又压担子;另一方面,编导、记者自身要学习农业发展政策和农业基础知识,与农民群众交朋友,努力熟悉本地的农情、农时,不断提高制作节目的主动性、前瞻性、贴近性和服务性,使节目更加切合当地农村的生产、生活实际,办出自身特色。只有这样,电视对农节目才能更好地为“三农”服务,才能获得理想的收视效果,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