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意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已成为社会共识。因此,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是当前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将心理健康教育纳人课程体系,使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
教学是实施教育的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如果只靠课外的单项活动来开展,难以促进学生整体心理状态的全面发展,收效也是极其有限的。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纳人教学体系之中,才能调动全体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完成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因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调整课程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或限选课列人课程教学计划,并根据高职教育特色和高职生实际情况,编写具有高职特色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专用教材,使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要理论联系实践,通过大量案例材料和丰富的理论知识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高职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激发他们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我调节的积极性。
2.强化课外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充分利用学校媒介,如校刊、校园广播、校园网、版报等,面向全体学生,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专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主题心理报告会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以及自我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高职生心理健康课外教育的有效指导,有赖于教育的三级网络—校级心理健康机构、系级心理健康组织、学生心理健康小组(学生心理卫生协会)的完善。校级心理健康机构应由专职人员进行管理,组织协调校、系学科教师、德育工作者等人力资源,通过对学生的辅导及心理训练活动,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指导。系心理健康组织,应由系部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班主任、政治辅导员组成,在学校心理健康机构的领导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必要的服务。学生心理健康小组,应由志愿为同学服务且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组成,他们在与同学朝夕相处的学习生活中,给予那些心理需要关怀的学生以经常性的帮助,并将有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情况及时地向所在系部和学校心理健康机构反映,避免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的发生。
3.心理健康教育与专题调研相结合
(1)以心理健康普查带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运用心理测量工具,在每届新生人学后的第三、四周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重要依据。(2)用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通过开展学生思想动态调查,收集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也可开设党委、院长信箱,有条件的院校可举办校领导网上接待日,以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有针对性和有效地开展。(3)以课题研究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从实践经验方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可以从理论上进行深层次的把握,通过心理普查筛查出心理异常的新生,做一定的心理实证研究和跟踪调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心理健康课题研究,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上升到科学高度。
4.普及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突出重点、分清层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现状,凸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在广泛进行适应心理教育、学习心理教育、交往心理教育、挫折心理教育等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及时发现个别学生的不良心态,采取集体教育与个别引导相结合的方法给予解决。对刚刚入学的新生应着重进行适应心理、挫折心理、交往心理、自信心、学习心理等教育,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阴影,使他们尽快适应崭新的大学学习生活,对于大二学生,针对具体间题着重进行恋爱心理、情绪困惑和心理障碍、心理调适方法等教育,促进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对于即将毕业的大三学心理准备、职业生涯发展、职业道德、认识和社会适应等教育,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和开拓的精神去挑战社会,扬帆人生。
5.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
事实上,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积极倡导主体自我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课外教育指导中,辅导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沙龙、角色游戏、主题讨论和辩论、心理剧等,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使学生的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促进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消除负性情绪的心理困惑,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变化,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从而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
6.及时辅导与跟踪辅导相结合
(1)做好及时辅导,通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普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归类,并有针对性进行教育辅导。高职生的心理问题,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即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一般的情绪挫折、严重的心理问题等三个层次。对第一、二层次的学生以团体辅导为主,个体辅导为辅;对第三层次的学生则以重点(个体)辅导为主,团体辅导为辅,及时进行教育辅导。(.2)注重跟踪辅导,在对学生的』自理问题进行归类的过程中,或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发现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安排专人跟踪观察,对经过一次或多次咨询仍未解决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回访;对经过心理咨询已经恢复心理健康的学生进行跳跃式调查。
7.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和针对性,但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而且许多问题经常是混杂在一起的。传统上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就是要从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两方面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我们要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获取新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既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顺利成长,同时也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并为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参考文献
[1]何少颖.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福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5).
[2]彭玮婧等.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调查研究,,怀化学院学报,2010(1)
[3]教育部: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J].思想教育研究.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