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城区古建筑保护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3

宁波城区古建筑保护问题与对策

张亮

宁波大学法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浙江省宁波市315211

摘要:宁波市有很多历史遗存古建筑,它们对了解宁波历史、发展宁波经济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了宁波城区古建筑的主要分布情况、主要类型、代表性建筑,分析了宁波市城区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建议,以期宁波市古建筑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并在宁波市未来的发展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关键词:宁波;古建筑保护;对策

引言

宁波城区古建筑见证了宁波几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是宁波文化的载体。宁波古建筑本身所带有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能够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使得当地民俗文化及小纪念品和特产形成产业链,从而带动宁波城区旅游经济发展,具有很高的经济创造功能。

一﹑调查主要内容

(一)宁波城区古建筑主要分布

海曙区:天宁寺塔、月湖清真寺、天封塔、天一阁、白云庄、林宅、张煌言故居、翁文灏故居、伏跗室、灵桥、水则碑及亭、钱业会馆、海曙楼、华美医院旧址等。

江东区:庆安会馆、庆安会馆盘龙柱、七塔禅寺、总工会旧址和丰纱厂旧址等。

江北区:保国寺、保国寺大殿、彭山塔、慈城冯宅台门、谢氏旧址、慈城大耐堂、慈城恩荣坊、慈城孔庙、朱贵祠、宁波邮政局、浙海关旧址。

鄞州区:天童寺、阿育王寺、沙氏故居、童第周故居、它山堰、百梁桥、横省石牌坊等。

镇海区:安远炮台、威远城、月城、吴公记功碑亭、镇海口泮池等。

北仑区:张人亚故居、总台山烽火台、梅山盐场旧址。

综上,宁波城区古建筑主要分布在海曙区和江北区。

(二)主要类型

按建筑性质来分,主要有寺庙﹑会馆﹑祠堂﹑塔﹑名人故居和重要的历史事件遗址。

按建筑材质来分,主要有木结构﹑砖木结构﹑石构建筑﹑外廊式砖混结构建筑等。

(三)宁波市政府保护古建筑采取的主要措施

近年来,古建筑保护越来越收到宁波市政府的重视。宁波市政府不断创新,将各市镇内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研究保护价值的名城、村落、文化逐一进行修缮保护,并采取了以下措施:

申遗、申报。一个城市的各方面人力财力物力有限,城市的发展顾及到方方面面,古建筑保护在城市建设中往往都没有达到预期想要的高度。但是如果可以将其范围内的具有价值的古建筑文物等去国家、世界上申遗申报,引起多方面的重视,也会得到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援助。宁波市近年内比较大型的申报有京杭大运河(宁波段)等,并且成功申请成功为世界文化遗产。

开展文化活动。通过在各古建筑地方举办各种类型的文艺活动﹑开展中小学实践课堂﹑开展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在民俗文化节举办作品展览和体验等等活动加强市民对古建的了解,从而加大宣传力度来保护古建筑。比如天一阁的文化讲座,在月湖公园举办的亲子活动等等。活动内容非常丰富、精彩纷呈,吸引了广大市民前来参加,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李克强在文物保护问题上这样回答记者:“我们保护文物实际上也是在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来滋润道德的力量,传承我们的传统优秀文化,来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现在经济领域有不少大家诟病的问题,像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诚信缺失,这些也可以从文化方面去找原因、开药方。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应该是道德经济。发展文化可以培育道德的力量,我们推动现代化,既要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也要通过文化向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产品,用文明和道德的力量来赢得世界的尊重。”由此见得,保护古建筑文物是为了保护好这种带有文化底蕴的载体,通过这些实体的存在,再以其具有的特性结合时代特征举办相应活动发扬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传承给下一代,才能有机会提升我国的文化实力、创造力。

开展安全巡查工作。宁波市文物保护相关部门定期对宁波市内的部分文物建筑定期开展安全巡查工作,及时了解其保护现状和管理情况,对古建筑内的消防设施进行有效管理,提高消防意识和责任意识,从源头杜绝安全隐患。

修缮部分古建筑。对于因风雨侵蚀、年久失修的木质型祠堂﹑名人故居等建筑进行修缮。由于历史久远或自然侵蚀,许多建筑文化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宁波市政府多次开展文物修复人员的培训,制定修复方案,认真审核并通过方案后再进行修复。在修复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原有构件、原有质地、原有工艺。

其他措施有开展专项检查和消防安全部署、打造“十三五”文物保护项目数据库管理平台运营、通过立法来保护等等。

二﹑调查时发现目前宁波城区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

群众缺乏保护意识。虽然宁波市是东部发达城市,但是在古建筑上面书下“某某到此一游”的印迹还是很多。、究其原因,除游客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外,有一部分游客对于古建筑的价值欣赏仅仅处于“觉得好看挺有名的就拍拍照合合影”的浅层阶段,大都不会特意了解古建筑的历史发展和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因而不重视古建筑的保护。

城市化进程对古建筑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如果城市发展和古建筑保护一旦有矛盾,人们往往会选择城市发展而牺牲古建筑,导致近年来大量古建筑群遭到极大破坏,甚至一些历史文化名城也惨遭徒手。政府在发展城市时,也许为了GDP而漠视开发商破坏性的改造古建筑。城市规划者也许没有意识到,他们毁坏的不仅是建筑,更是历史和凝聚的艺术。艺术无价,被破坏实在是可惜。现代化的多元文明如果只有冷冰冰的相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而没有古色古香的中国传统的地方特色建筑,就不能称之为现代化。

古建筑本身材质的特殊性对其保护产生的困境。宁波地处亚温带,是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常年多雨潮湿,蚊虫多,而大多数古建筑都是木结构,木质材料很容易被腐蚀被虫蛀,发霉长斑,更容易发生火灾。这对古建筑保护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三﹑解决对策

以古建筑所在地为基地,大力发展旅游业。让公众走进古建筑,了解古建筑,认识到古建筑的重要性和珍贵价值,从而让他们自发参与到古建筑保护行动中来。只有公众自觉地加入到保护的行列中,古建筑才能永久长存。比如宁波的招宝山旅游风景区,就将建于明朝的历经抗倭、抗英、抗法和抗日战争的威远城、仿宋的鳌柱塔、唐朝的鳌宝陀寺、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来这里,不仅可以了解悠久的历史文化、欣赏优美的风景名胜,而且在游玩的过程中置身其内,被封存的人物事迹似乎通过裹挟的山风涌向眼前,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豪气的往事历历在目,使人受到极大的精神鼓舞与震撼。这种无法言喻的感染力将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对古建筑的态度和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可谓是一举多得。

通过古建筑保护立法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从法律层面加大保护;通过明确责任主体,健全古建筑保护责任体系,遇到事情不推诿、不扯皮,并把古建筑保护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一部分政绩纳入考核中,通过倒逼机制使政府部门更有力的进行监管;通过学习历史对现代对未来的深远影响,严格把控古建筑红线,各部门共同合作、互相监督,坚决守护古建筑用地的安全性和可控性,谨防因利益变为商业用地或建设用地;政府部门要树立长远发展的意识。正如曾经拆除天安门后来又重建仿造的天安门一样,拆时容易,想恢复却极其难。且拆了之后再建的建筑即使再像原来的古建筑它也是仿造的而非历史遗存,再好也是假的是赝品。这实在是可惜,当然更多的是对当今决策者的警醒。

另外,也要加大对古建筑保护的资金支持,设立专门的古建筑保护基金,引进专业人才参与到古建筑保护中,加强对专业保护团队的建设与投入。政府部门也可与高校、中小学校合作,对有志于保护古建筑保护的小同学进行兴趣培养和政策、财政支持,以培养新鲜血液,从而更好的保护古建筑。实际上,在笔者身边有很多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对古建筑非常感兴趣。时下兴起的古风“COSPLAY”大多由9-30岁的朋友组成,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建筑、传统民俗有着极大的兴趣与好感,他们对弘扬传统民俗与古建筑有极大的热情。因此,不妨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通过友好合作使古建筑保护深入人心。

城市化发展和古建筑保护并非是对立矛盾的,而是可以相互协调统一发展的。古建筑有其特定的存在价值,城市化发展中建设用地和商业用地都有其规范的审批和使用范围,不能为了发展GDP而盲目拆除古建筑并把其用地改为其它用地,要想办法发挥古建筑的经济价值,通过旅游和以小型博物馆功能吸引公众,结合当地民俗特产,形成产业链,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决策者要处理好古建筑保护和城市化发展之间的矛盾,统筹协调,合理规划城市发展。以宁波南塘老街为例,南塘老街是宁波八大历史街区之一,曾经是旧宁波商贸文化聚集地的“南门三市”。相关部门通过悠久的南塘河历史遗存和优越的地理区位,深度挖掘老宁波民俗文化,把老字号餐饮、文墨、手工制作等结合在一起,在保留下来的历史街区内进行营业;还保留了众多人文历史古迹,比如南宋“淳熙四先生”之一袁燮及其后代的故居,古明州通向浙南和浙西的咽喉要道甬水桥、建于清光绪年间的永善亭,以及关圣祠、余氏宗祠、同茂记、袁牧之故居等等。保留和传承悠久的甬商文化,举办各种民俗活动鼓励公众参与,对原本南塘河历史街区内保留的宁波城市精神与民俗文化的深度挖掘,古色古香的历史韵味结合现代销售的魅力,加上香味扑鼻的特色小吃,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消费。南塘老街“一街一河一市”的格局,既保护了古建筑群的历史风貌,又充分发展了经济,完美实现了“历史融入生活,商业融入古迹”的构想。

加强古建筑自我保护。宁波气候温热潮湿,受潮是不可避免的,如果长时间受潮,古建筑就会腐烂。这就需要用特殊的木质材料、先进的构造结构和科学的修葺手段进行保护。例如宁波的保国寺“鸟不栖,虫不入,蜘蛛不结网、梁上无灰尘”,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巍然如初。保国寺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且大殿用料是一种特殊的木材,名为黄桧,它耐腐蚀且非常坚实,散发出的特殊香味市飞鸟蚊虫避之不及,因此没有被鸟虫腐蚀;而它的建筑结构也极为经典,集平棊、平闇、藻井于一体。这使得保国寺如今依然健在。

四﹑结论与反思

古建筑保护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事情,需要多方协力共同参与。相关部门要完善古建筑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古建筑;做好城市规划,科学合理决策,完善古建筑保护机制;充分发挥NGO和NPO在城市古建筑保护中的作用,科学合理开发古建筑,探索古建筑保护的新方法,使城市化发展与古建筑保护协调并进;还要提高公众保护古建筑的意识,通过参观游览、历史问答、知识讲座等方式了解古建筑及其价值和精神,通过深厚的人文底蕴熏陶情怀从而自觉地参与到古建筑保护中来。

参考文献

[1]梁骄阳,解玉良.城市化进程中古建筑保护的制度困境与出路[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81-89.

[2]季文媚,牛婷婷.徽州古建筑保护模式及应用研究[J].工业建筑,2014,(05):12-16.

[3]顾方哲.欧洲古建筑保护体系的形成与启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135-142.

[4]王洲,潘可馨.中国古建筑保护的发展与对策浅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8):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