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提升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提升初探

李红刚

李红刚(陕西省岐山县第一初级中学陕西岐山722400)

摘要: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地理教学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了解我国的地质结构、气候特征。深入展开教学并进行内容拓展,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爱国情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如何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最大程度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成为了中学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4-018-01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地理对提升初中生的素质、对正确认识世界和身边环境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地理不是主课,部分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等,对其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学质量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影响了学生地理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进行研究。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从当前初中地理课程的开展情况来看,重视程度不足是最大的问题。初中生刚开始接触地理时,往往都会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认为这门学科内容丰富、实践性很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课业学习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语数外”学科事关升学更为重要,而地理却对自己的未来帮助不大,导致实际课堂教学效果很差,学生们对地理课程学习兴趣缺乏,认为只要及格就可以了,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致使不少班级地理课程学生成绩优良率很低。不少学生直到地理课程学习结束时,仍未掌握诸如气候类型和方向方位判定、实地距离计算、经纬度判读等基础实用技能,对地理这门学科仍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不利于将来对地理理论实践形成正确的认知。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发展方向

当前,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地理教师普遍认识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切实提升教学有效性,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研究发展方向上,从学生层面更加注重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主动性学习,学生对学习有了更大的自主选择权,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学有所获,教师则由过去那种单一授课者的地位演变为教学进程的引导者和辅导员,这同素质教学理念是契合的;从教学进程层面,对理论同实践的相结合更为重视,即更加注重将课本中的知识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衔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对地理问题形成更为准确的认知,并触类旁通,升华分析总结地理问题的能力,养成对地理这门课程的热爱;从教学氛围层面,逐渐摒弃过去那种僵化死板枯燥的课堂氛围,更加注重营造生动活泼的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们更为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大力倡导“走出去”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的范围延伸至校外,使每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之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不再枯燥,学习效果自然也得以提升。

三、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措施

面对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根本目的,创造性地实施各种教学模式和策略,才能不断推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培养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地理学科是同生活息息相关的,只有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对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才能将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之内,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和专注力,进而提升课堂整体教学效果。

(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理念下,更加重视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探索地理学科中的深奥知识,打牢坚实的地理知识基础,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一过程中,教师更多扮演的是学习引导者和疑惑解答者的角色。

(三)充分运用各种手段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果,使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够充分参与到教学之中,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

(四)加强学习督促检查

素质教育能动式教学不等同于放任自流,不等同于完全忽视教师的地位。恰恰相反,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利用好督促检查这一手段,使教学方向不偏移、教学效果不降低。

(五)设问启迪,增进兴趣

初中生具有好奇心强的特点。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精心设计课堂问题,通过有效的设问,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即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讲“地球的运动”时,设问:“假如地球不自转,会不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假使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垂直,会不会有四季更替现象?”在讲日界线时,设问:“有一对孪生姐弟在一艘行驶在太平洋的船上出生,先出生的为弟弟,后出生的为姐姐。这是真的吗?”这些问题学生都很感兴趣。学生对学习内容最有兴趣的时候也是学习的最佳时候,通过教师的设问启迪,学生能积极进行思维,点燃了质疑问难、主动探索的精神之火,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六)动手参与,发展兴趣

思维是动作的内化,动作是思维的外显。如果教学只凭教师的语言符号或教材的文字符号,从一个抽象到另一个抽象,比较难以激起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深层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动手参与,使学生感官与感知并用、劳心与劳力结合。例如,教师可结合书中活动题,让学生动手收集资料、制作PPT、手抄报或写小论文;用小乒乓球制作小地球仪;用橡皮泥制作山地模型;课堂教学中的描图、填图……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发展了对地理的兴趣。

总之,课堂教学是新课程理念实施的基本途径,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学生能力和思想观念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课堂教学有效性特征中,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学、主动学、怎么学、会不会学,并且要思考怎样让学生学得好、学得巧,即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对此,作为教师只有不断思索:怎样才能教得好又教得巧?只有不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找寻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才能解决我们现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洪荣.浅谈初中地理学科的有效教学[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06).

[2]卢杰.提升有效教学模块效率优化地理课堂教学[J].内蒙古教育,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