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常州市213000
摘要:近年来,城市内涝问题越来越严峻,尤其是在夏季,城市常常成了人们“看海”的必修课,严重阻碍了城市经济可持续的发展,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讨论。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是采用传统合流制、分流制排水方式,就是能够快速地把雨水从管道排出、减少路面积水的模式,但城市的严重内涝已经不适合这种简单、粗暴方式的发展。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大部分城市处于缺水的状态,天降的雨水需要合理的收集使用;另一方面就是由于城市内涝。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引言
近几年,我国很多城市都遭遇过严重的内涝。造成城市内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面积的土地被硬化,绿地、水体的面积不断减少,使土地涵养雨水能力不断下降,这样就破坏了自然界的水循环。当暴雨来临,立刻就汇集成大的径流,形成内涝,给人们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灾害。另一方面,全国有很多城市严重缺水,这些因素都导致城市水环境越来越恶化,到了不得不重视的地步。
1海绵城市理念分析
海绵城市理论机制中,城市类似于海绵,能在下雨时实现有效吸水,并且在干旱时进行放水操作,建立自主调整城市干湿度的模式。为了更好的完成城市雨涝管理,从而有效适应环境变化,能在城市变化的基础上,建构更加有效的处理机制和管控措施。在海绵城市理论分析机制建立过程中,不仅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防止城市病,实现全面水资源利用。也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平衡,践行海绵城市和生态管理的平衡化发展。另外,在海绵城市理念建立和运行过程中,结合管理机制进行集中处理,能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从而保证自然管理机制和管控要求之间的稳定性。传统城市模式中,雨水收集往往是流入城市下水管道,是水资源的浪费。受到一些外界环境的影响,只有积极建设更加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也就是说,海绵城市理论主要是针对热岛效应建立的新型管理机制,一定程度上缓解旱涝问题,从而减轻城市污染,为城市化进程增速提高实效性。
2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2.1我国城市雨洪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在各地城市建设中,因管网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存在一定欠缺,导致雨季来临时经常出现“城市看海”景观。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城市中雨洪管理工作存在问题,这也对城市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在城市雨洪环境下,如果不能够及时给予解决,就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由此可见,城市发展过程中雨洪管理的重要性。而海绵城市的建设主要就是通过相关技术手段,使雨水和洪水等灾害出现的过程中,地面上的积水能够通过海绵吸收的方式,流向地下,以此在根本上减少我国洪涝问题,所以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势在必行,也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项目。
2.2设计规划困难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牵涉部门多,有市政、水利、园林等,影响范围广,所以各部门、各专业之间应当协调运作,加强讨论,共同出谋划策。既然海绵城市是作为一个系统性的概念出现,那么其设计规划也必然是系统性的,设计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是环环相扣、步步紧逼的,并且该理念支配下的新型城镇规划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也远远高于传统城市规划,主要体现在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多个部门的专业知识,需要多规合一,这也迫切的要求我们打破各部门之间有限交集、被动配合的局面。若是条件允许,各地方政府甚至可以专门成立一个海绵城市规划建设部门,这样既能提高规划精度也大大增强了整个规划设计过程的机动性。
2.3技术缺失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除了资金以外,还有经验和技术,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经验的开展需要逐步的积累。目前,我国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经验严重不足,很多技术都处于落后位置,而有关这一建设的科研工作也呈现出落后的状态。同时在城市的路面上,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路面也占据了很大空间,能够成为海绵体的路面较少,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渗水的海绵体,这样的情况相结合,直接导致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海绵城市建设困难。
3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对策
3.1加大海绵城市建设及引进和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在城市建设中,引进和学习先进、成熟的技术和经验,推广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加强城市海绵体的建设。小区露天步行道、园路等应采取透水铺装,绿地要采用雨水花园等形式,建设蓄存雨水的景观水体设施或其他相应设施。新建公园绿地、城市广场应因地制宜采取透水型铺装、小微湿地、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植草沟、水塘等分散式消纳和集中式调蓄相结合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消纳自身雨水,为滞蓄周边雨水提供空间,构建海绵型绿地系统。结合雨水利用、排水防涝要求,科学布局建设雨水调蓄设施,蓄集雨水,削减洪峰,加快改造消除城市易涝点。同时还可以建造绿色屋顶、蓄水池等设施,保证水能够通过海绵有效的渗入地下,减少水的囤积,这样也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积水的问题。
3.2提高城市建成区的绿地率,确保海绵效果
众所周知,未开发的自然绿地的年径流量的外排率在15%~20%,这就是最好的自然海绵体。基此,只有尽可能地提高绿地率,才能确保开发后的地面径流系数接近于开发前的地面径流系数,才能减少雨水的外排量。所以提高城市建成区的绿地率可以确保海绵体的总量,使海绵城市建设事半功倍。当前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大面积开发建设,城市中的土地都是寸土寸金,致使绿地面积不断缩小。绿地率反映了城市的开发强度,也体现了聚居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健康指标,只有充分尊重和保护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植被,不随意搞大挖大填、移山填海,才能保留自然土壤的海绵功能。故,所有的规划建设都要以保护自然海绵体———绿地面积为前提条件,这才是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我国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要求建成区绿地率分别不得小于为31%和35%,所以任何城市新的规划都不应低于这个标准,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努力提高建成区的绿地率。
3.3要充分重视铺装的透水性
透水铺装是使硬化土壤实现海绵功能的重要手段。所有道路平台的铺装理想状态应该是透水透气、不污染土壤,可以截留雨水并且不影响植物根系的呼吸,还可以为地面降温。但透水铺装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为以下3点:(1)透水铺装的孔隙堵塞问题;(2)透水铺装垫层的透水性、水稳性和无污染问题;(3)透水铺装垫层下面土壤的透水性问题。目前,大多数城市都增设了透水铺装,特别是城市道路边人行道的透水铺装随处可见,但铺装垫层及垫层下面土壤的透水性如何并不清楚,很多铺装垫层用水泥硬化,跟做透水铺装的目的相背离。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铺装的维护保养几乎全无,孔隙堵塞问题无法解决。所以应该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养护手段,让透水铺装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在高质量的生活下,意识到了资源节约和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性。海绵城市建设的提出不但可以解决我国水资源呈现出的两极分化现象,为人们的水资源需求带来最新改善,也可以为我国社会环境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良好贡献。
参考文献
[1]鞠茂森.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技术和政策问题的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15,15(3):7-10.
[2]张毅,李俊奇,王文亮.海绵城市建设的几大困惑与对策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6,1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