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支撑体系分析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支撑体系分析思考

杜自杰

身份证号:41072819861018XXXX

摘要: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内涵、主体、途径以及目的共同构建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支撑体系。本文重点就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支撑体系的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支撑体系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首先是一种社会文明形态,是在人类不同文明发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价值观、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与传统工业文明相比,它包含着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的相关内容。同时,生态文明亦指人类活动的具体形式,它主张人类在利用自然、发展生产力、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首要任务是必须遵循生态客观规律,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要求人类在自然活动中要约束行为,要对自然有所敬畏,能与自然融洽和谐相处。生态文明内涵主要包括文化、制度、环境、资源、产业、科技以及消费等文明要素,这些要素既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又各自相互独立,反映了生态文明体系完整性。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的是制度文明;生态科技高速发展是生态文明的加速器;消费模式生态文明是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诉求,最根本的追求应是人类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支撑体系的主体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主要由政府、企业和民众三大主体构成。三者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具有不同的职能和作用,且三者也是相互影响、互为补充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应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依托,并最终实现民众的广泛参与。

(一)以政府为主导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应以政府为主导。政府行为在整个社会行为体系中属于主导和核心地位,对各微观主体的行为具有导向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涉及众多的主体,政府的政策行为将直接影响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政府应明确自身功能定位,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综合协调能力,营造好的制度环境与社会环境。

(二)以企业为依托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应以企业为依托。企业是城市经济建设的重要单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实现清洁生产、走循环经济的道路则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和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另外,通过企业还可以带动其他组织团体及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三)以民众为参与对象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应实现民众的广泛参与。民众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最终受益者,也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最广泛的力量。因此,应增强市民的生态意识,强化市民的责任感与认知度,拓宽市民的参与途径,充分地调动全社会的参与力量,最终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治理、全民参与、根植基层、覆盖全社会”的环境保护安全网络。

三、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法律法规科学规划城市生态布局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代会第三十次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本法对于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改善人居环境,协调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经济科学规划协调可循环发展,集约高效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城乡土地。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应当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按照切实可行的原则集约发展、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自然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并举。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保护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推进节能项目的引进发展,注重人文生态保护(如人文遗产、民族特色以及传统风俗习惯),保护好地方特有的传承文化,防污减灾等其他公害,不断适应区域人口发展、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国防建设的需要。城市规划法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法律依据,城市规划法形成对城市自然经济资源利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城市未来的发展都起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好城市规划

建设生态城市,首要任务是做一个好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科学可行将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成就。好的城市规划在战略是一定要有前瞻性,要为城市的升级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要切合生态城市的资源条件和区域特点,采用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战略发展,仅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能源短缺等系列城市问题将随之出现,最终将制约影响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好的城市规划一定要将生态效应放在显著位置,注重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以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良性循环、和谐共生为基本宗旨,生态城市建设的立足于城市的生态功能,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从生态理念和环境意识上下功夫,妥为处理好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相互协调,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科学、经济与城市生态的协调发展。

(三)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利用资源能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环境,改善提升城市环境、城市竞争力以及人民生活质量,建设和谐宜居、各具特色的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并非仅仅城市绿化和环境优美,也不能照搬照抄他国经验,生态城市建设要强调能源高效利用、低碳高效,共享经济、经济发展可持续,注重治理与发展,保护地方特色与有针对性规划和改造。突出城市的政治经济、人文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保留城市原有的底蕴,彰显城市的独有魅力,千城千面,各具特色。努力把城市建设成绿水青山的城市,往金山银山之路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望。

(四)群策群力实现城市共建共治共管

生态城市的受益者是广大市民,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战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城市管理者要转变观念,鼓励所属企业和全民以各种方式参与市政建设、管理,实现城市共建共享、共治共管。建设生态城市,需要集思广益,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保障公众对城市规划决策、建设和管理的知晓权利,激发公众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激情。要改变工作思路,在制度设计上树立群众意识,在宣传教育上创新工作思路,在渠道拓展上充分现代网络平台的作用,拓展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途径,为公众参与城市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保障,努力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建设生态城市,需要广大公众具有良好生态素质,对环境保护意识根植于心,能较好履行生活卫生习惯,生态文明的抓手就是加强宣传教育,将生态环境教育体系化、常态化,杜绝形式主义。既要利用好大众传媒,又要发挥课堂教育教学的作用,尽一切力量将保护自然环境、做文明市民、维护公共卫生等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努力塑造市民爱护环境、讲文明、讲卫生良好习惯。

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支撑体系的目标

(一)生态环境的改善

通过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应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主要表现在城市发展以保护自然生态为基础,发展速度及规模与自然及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自然资源得到高效、合理利用和保护,城市具有良好的环境质量和环境容量,自然生态系统及其演进过程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具体可以用城市的环境质量、能源资源的利用率、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空间规划布局、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等方面来衡量。

(二)社会经济的发展

通过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应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其主要目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经济水平的提高、经济效益的增强和经济结构的优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则集中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代际公平;二是消除贫困,合理配置资源,维持整个社会资源的共享及人的共同发展。

(三)精神文化的提升

通过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应实现人的精神文化的提升。一方面是通过道德宣传,形成正确的生态伦理价值观,帮助市民树立文化保护意识,增强市民建设生态文化、维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低碳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是通过弘扬生态文化、塑造城市品牌,将生态文化的内涵贯穿和渗透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丰富和拓展城市文化内涵,以特色鲜明的生态文化突出城市个性,提高城市的生态文明程度。

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函及各项理念进行透彻分析,研究我国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实际,探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有效途径,研究全方位、全角度的对改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科学可行。

参考文献:

[1]谢于松.基于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城市生态湿地公园建设思考[J].南方农机,2019,50(02)

[2]王舒.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制度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1)

[3]齐美娟.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J].中国国情国力,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