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杨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药品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杨婧

杨婧

杨婧

湖南省永顺县人民医院湖南永顺4167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合理、安全、有效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的出现不良反应。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安全用药[1]。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2]。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及相关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安全用药问题。

1.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目前,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以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

难,进展迟缓,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药物不良反应以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以非常普遍。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不良反应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3]。

由此看出,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2.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预测。主要包括药品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

2.1药品因素

①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作用,当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②不良药理作用:有

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③药物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④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⑤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其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不掌握剂量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2.2患者自身的原因

①性别:药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其比率约为3:2;粒细胞减少症则女性比男性多。②年龄:老年人、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调查发现,现60岁以下的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9%(52/887),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为15.85%(113/713)。③个体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同。④疾病因素:肝、肾功能减退时,可增强和延长药物作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2.3其他因素

①不合理用药:误用、滥用、处方配伍不当等,均可发生不良反应。②长期用药:极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蓄积作用而中毒。③合并用药: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5%,6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④减药或停药:减药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例如治疗严重皮疹,当停用糖皮质激素或减药过速时,会产生反跳现象。

3.怎样做到安全用药

(1)不能轻信药品广告。有些药品广告夸张药品的有效性,而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却只字不提,容易造成误导。

(2)不要盲目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有些患者认为,凡是新药、贵药、进口药一定是好药,到医院里点名开药或在不清楚自己病情的情况下就到药店里自己买药,都是不恰当的。

(3)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药物。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不能自行增加剂量。

(4)药品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用药后如出现异常的感觉或症状,应停药就诊,由临床医生诊断治疗。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4]。我国正在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提高医生及药师、护士的职业道德素质,促进合理用药。临床医生要知晓药品的药效学及药动学,掌握药品配伍禁忌及相互作用,及时了解药品动态信息。医生要耐心询问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及有无药物过敏史。选药要有明确指征,联合用药要有明确目的,尽量减少药品的种类和用量,既要考虑治疗效果,又要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药学相关知识,认真负责给药操作,耐心、详细地交代服药注意事项。药师在调配处方时严格按照“四查十对”,若发现有不规范处方、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要及时退回给医生更改,促进合理用药[5]。因此,人们应抱着无病不随便用药,有病要合理用药,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态度,正确的服用药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从而达到真正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徐年卉,林国生,付洁,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经验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143-144.

[2]唐镜波.合理用药的评价与实践要点[J].全军临床合理用药研讨班论文摘要汇编,1990,64.

[3]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314.

[4]孙定人.药物不良反应[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3.

[5]曹全英.合并用药可能引起的毒副反应[J].中华今日医学杂志,2003,3(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