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王建新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第三中学王建新

随着农村学校结构布局调整,我区新出现了好几所寄宿制初中,这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出去正常的教学工作以外,还要对学生的在校生活进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的问题,很多的问题带有独特的农村学生在寄宿制学校中才能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想方设法处理好这些问题。本人因为工作的关系,在这方面做了一下探索,在这里和广大同仁进行交流。

1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及成因

1.1破罐破摔心理。结构布局调整,就是把农村学校集中到城区或城郊办学,加大学生信息的摄入量是目的之一。在农村时学生或多或少有点夜郎自大,大家各方面都差不多,随着学生信息量的加大,经过对城乡的对比形成了强大的反差,自卑心理加大,对前途缺乏信心,或者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因为环境不佳,往往学习成绩较差,操行方面也可能弱于其他学校的学生,行为上也常常表现为孤独、羞怯,经过努力后仍然得不到改善,于是怨天尤人,最后破罐破摔以求心理负荷的释放,形成破罐子破摔心理。

1.2耐挫能力差。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原来在家靠父母,在学校考老师管束。现在突然家长靠不上了,老师的照顾又是有限的,紧张的学习生活和激烈地学业竞争加之家庭亲情的缺失,给很多学生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抗御挫折的能力比较低,缺少战胜因难的勇力和信心,经受不了批评,遇到挫折不是勇于战胜困难,而是逃避困难,甚至遇到挫折后感到压抑、想不开,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1.3恋家情绪浓厚。原来没整合学校之前,学生的生活空间基本上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生活上家长照顾得多。现在完全住校,在学校寄宿,一星期或几星期回一次家,食宿费国家补助,家长不掏少掏费用,和学生联系减少,加之学生在学校学业压力很大,生活还得自理,所以,学生产生了非常浓厚的恋家思乡情绪。学生到八、九年级,学生基本上适应了寄宿制学校的生活,在学校吃穿不愁,又不干家务活,有同学朋友一块嬉戏,又淡化了家庭淡化了亲情,又产生相反的心理问题,即淡化亲情的问题。

1.4交往能力差。现在的初中生,本来情绪起伏变化就较大,调控能力较差,往往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尽管是农村学生,但独生子女占到一定的比例,与人交往的经验不多,自私、孤僻、不会合作,不能宽容别人的现象还较为普遍。作为刚步入寄宿制学校的新学生,打破了他们原来交往的范围,在交往交际方面又表现出新的特点或新的弱点。具体表现为不会或不善于同老师、同学和生活管理老师交往交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障碍。

以上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但也有其他的问题,但因年级和时段等问题,表现的不是很突出,本文不作赘述。那么,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采取怎样的措施呢?

2解决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奋斗目标。“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可以说,作为小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相对来说是比较混沌模糊和不明晰的。作为初中学生,因为年龄的增长,升入高一级就读,又处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他们进行正确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也作用巨大。应结合语文、思品等课程,教育学生树立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人生的信念;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读书、演讲等活动,教育学生树立人生能有几回搏,幸福不会从天降等奋斗拼搏等精神。如果学生有了这样的理想与信念,再加上学校、老师的正确引导与必要的督促,学生就很有可能投身到紧张的学习生活当中,消除失落感,焕发出积极向上的力量,消除颓废消极的情绪,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

2.2在贯彻课改激励性原则的基础上辅之于必要的挫折教育。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渴望尊重渴望成功是人之特征,爱听好话爱听表扬是人之特性,正面引导正面鼓励正面激励是课改要求,也我们教育工作的主流,但也要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因为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就像大河一样水流总是向前奔去,但必有漩涡和回流,这是规律。人生就像是海上的破浪,有时起有时落,要教育学生树立困难对弱者来说是万丈深渊,对强者则是宝贵财富信念,面对挫折,要有必胜之信念,做搏击风浪之海鸥,付出多少,才能有多少回报。“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如果学生有这样的信念,他们就会笑对挫折,笑对人生,从容乐观的面对紧张或许有点枯燥的学校生活。

2.3加强家校联系,多渠道育人。说到教育,有些人可能就说那是学校的事,这种说法当然是大错特错的,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是全社会的事,家长绝对不能袖手旁观,对寄宿制学生的家长更是首当其冲。父母的人生的第一个老师,因为家庭和学生有天然的必然的联系,家庭和家长的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巨大,学校应当充分发挥这个作用,针对学生恋家和淡化亲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障碍,强化家长和学校的联系。如为了交通安全规定家长尽可能地接送学生,设立家长听课日,学校开放日,重大活动邀请家长参加,也可组织开展感恩父母系列活动,建立家校联系卡,定期进行家校联系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逐步克服学生恋家或亲情淡化的心理障碍。

2.4改革教学方法,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参与式小组合作是主要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在课堂上很好地贯彻运用好课改理念,组织好小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开展小组合作,进行广泛交流,逐步克服不善交往的心理障碍。同时,学校要精心组织好各种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参与交流的机会,如唱歌、游戏、体育活动、演讲、各种比赛等。通过各种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极大地改善学生害怕或不善于交往的心理障碍。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是复杂、隐蔽、丰富、微妙的,农村学校和家庭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但孩子的心理问题是现实存在的,学校要想方设法,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引导、启发、交流、理解、沟通等方式,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