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概念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1

创新概念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王海婧

山东省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256600

摘要:概念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化学教师在教学生化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阅读并理解化学概念的内涵,学生只有对化学概念有了充分的理解后,才会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教学活动变得有意义。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教学方法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

一、激发学生概念学习的兴趣

在新课标下,许多新的教学思路、理念带入到课堂中,教师要借助于这些思想,实现化学概念教学的全面发展,全面推动学生的成长。在当前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化学概念学习积极性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在语言上,尽可能以丰富有趣的语言展开推进,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不再单纯地要求学生背诵,而是将一些流行歌曲进行改编,将元素周期表编上节奏,实现教学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将一些挂图、实物等带入到课堂中,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感受到所学知识,而不仅仅是在教材中读到、看到这些知识。

二、巧妙创设情境,参与概念形成过程

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将在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与周围的具体实例结合起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比如溶液、乳化作用等概念。如,在学习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时,教师可布置学生做市场调查——各种食品中成分的含量表示方式。创设的情境要比较接近生活或学生对其具有一些模糊认识,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也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或演示实验,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如,讲解过滤时,可通过用纱网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的原理,加深对过滤原理的理解。

三、借助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开展趣味化的概念教学

化学离不开实验教学,例如,教师在教学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对化合物进行分解实验,观察化合物分解出来的不同的物质,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这一概念。再比如,教师可以用碳酸钙的催化分解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原本只是一种物质的过氧化氢,经过催化剂的催化之后可以分解成水和氧气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当然,这一实验现象是十分明显的,原本液态的物质却产生了气体,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学生探寻其中奥秘的积极性,学生就能够更自觉地投入到化学的学习中去,对于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记忆效率都有很大的改善。

四、讲清概念中的关键词

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上的错误,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解氧化反应的定义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氧化反应”而不是学生们认为的“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二者有本质区别,因为氧化反应目前学生接触到的是与氧气发生的反应,若理解为“氧气”则变得狭义。

五、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握、充实基本概念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它是从质的方面阐述概念。概念的外延就是概念所反映的那一类事物的总和,它是从量的方面限定概念。如前文提到的“化学变化”,它的内涵是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它的外延是具有这一属性的各类型的一切化学变化。刚开始学习化学的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朦胧的,常会提出“什么叫生成了其它物质”、“究竟哪些是化学变化”等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明确其它物质就是变化后所生成的不同于反应物的哪些物质,然后再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正确理解化学变化的涵义。

六、通过习题来加深概念理解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会遇到许多化学概念,这些概念若只停留在实验上,教师的分析、讲解上,是远远不够的;那样学生只是暂时的理解,是不能真正掌握的。要想让学生对这些化学概念融会贯通、真正掌握,教师必须在每教给学生新的化学概念之后,及时、有针对性地布置给学生一定量的习题来检验学生对所学概念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同时也是在引导学生对所学概念进一步复习巩固。

总之,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善于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把概念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清楚、讲透彻,理清概念的真正内含。通过课堂教学中,对化学概念教学的一些方法指导,也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这也正是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鸣华浅议初中化学概念教学[J].内蒙古教育,2016,(29)。

[2]杜华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质量[J].华夏教师,2018,(11)。

[3]张新借助化学实验优化概念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