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职高专护理教学和临床护理脱节的因素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探讨高职高专护理教学和临床护理脱节的因素及对策

林晓燕

林晓燕(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山东烟台264100)

【摘要】目的探讨高职高专护理教学和临床护理脱节的因素及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180人,其中包括护士长和护士及护理教师。结果认为教学与临床脱节占60%。典型表现为“四轻”、“四重”:“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护理;重学科,轻应用;重专业,轻人文”。影响因素主要在教学和临床实践两个方面。结论护理高职高专护理院校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人文精神的塑造;要充分发挥学历教育、在职教育、成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提高师资水平,加强护理师资的建设,尽快完善护理教育的整体改革;针对临床护士主要注重素质培养和知识更新。

【关键词】高职高专护理教育临床护理脱节原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9-0070-02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护理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职高专护理教育应以向社会输送能力、知识综合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为目标;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根本;以护理程序为主线,充分体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反映临床护理向预防、康复、健康教育、社区人群干预、家庭护理服务等领域扩展的新模式。护理教育的水准和层次高低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护理学科的进步,当受到良好教育的护士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全部潜能时,社会、家庭、社区和个人都将获取最大的利益。但,笔者经过详细的问卷调查发现,高职高专护理教学与人们对高水平的临床护理需求有严重的脱节现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笔者对我地市中心医院护士长30人,护士50人;人民医院护士长25人,护士55人;护理教师20人,共18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2调查结果

认为教学与临床脱节占60%。认为护理师资存在不足占22%。认为与护士知识匮乏不能按职上岗占25%。认为与护士素质有关占19%。

3讨论

3.1影响因素

⑴教学方面

概括为“重学科,轻应用;重基础,轻护理;重专业,轻人文[1];重教材,轻临床”。现行教育体制忽视了“实用性”人才培养的原则,课程设置方面重理论,如内外妇儿等临床课还注意偏重于理论的讲授;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医学模式出现,决定了应用的人际关系等远远超出课本理论知识,不能给予指点;而实训又是《护理学基础》讲授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但仍然以十八项基本护理操作为主,使临床上许多新技术及使用方法,得不到学生的学习,而部分被临床淘汰的操作仍在讲授。

⑵临床实践方面

①与护士的知识缺乏有关

由于长期的传统的教育制度的局限,护士的学历普遍偏低,但在护理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今这一部分人又大都在管理岗位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护理体制改革的发展,影响护理带教质量。

②护士的综合素质较低

所谓综合素质,就是指思想素质、职业素质、心理素质、体态素质。据调查反映,临床一线的护士普遍缺乏对护理事业的敬业精神,寻着门路想改行,这必然会影响工作的积极性。众所周知,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学历起点低;并多为女同志,结婚、生子、倒班,常常生物钟的颠倒,身体不适。因此,目前临床护士的这种懈怠状态直接影响到护生的从业激情。

⑶法律意识淡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维权意识也在逐渐增强。而护理工作的特殊性,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在工作中的疏忽如一句话、一次护理操作,就可能引起冲突,发生纠纷。

4对策

4.1合理调整课程,改进护理教学模式

合理调整课程设置,丰富护理教学内容。护理学作为护理工作者的一门重要学科,已融生理、心理、社会、人文和家庭等各方面知识为一体,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除了对病人进行躯体护理外,还要加强对病人的心理、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的了解,以便采用各种合理的方式减轻或消除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不良影响,从而提高病人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此即为整体护理模式,为适应新时期整体护理模式的需要,则必需创新医学教育,调整护理课程,增强人文学科的学习。在传统护理教学课程中,要新增设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美学、人际沟通和礼仪等学科,大力加强护生良好的团队意识培养,帮助他们提高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增强完善的人际沟通能力,为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及时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正确处理医患关系,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还要结合现代教育,培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充分发挥护士潜在的各种才能,激发出护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2根据“实用性”人才的需要确保教学质量

4.2.1丰富教学内容

加重护理教学内容中的生理、心理、伦理学、美学、礼仪社会人文知识,增加心理社会学等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教材建设,贴近临床选用用精品教材,对教材中必须对临床新知识、新技能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比如应加强床上洗头、皮肤护理等生活护理方面的技能训练。很多学生只愿练习治疗性的操作技能,如注射法、静脉输液法等,而不愿练习为病人提供舒适护理的技能,认为这些工作应该由病人家属或陪护来做,而不是护士做。这种忽视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和尊重的态度的状况,持续下去只能会大大降低护理质量。

4.2.3优化教师队伍,建立实践教学质量制度保障体系

制度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本着依法施教的原则,围绕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诸多方面、诸多因素,建立健全了《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双师型”教师培养与认定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严格用制度规范实践教学活动,从而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4.2.4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保障体系

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学校应采用督导委员督查、教务处监控、系部抽查、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多种手段对实践教学进行检查评估,充分发挥评估的导向、促进和激励作用。

4.3加强临床老师的带教水平

要求护生进科室前进行医院统一培训,如各项操作、纪律等培训,使其具备成熟的心理、严谨的工作作风;要充分发挥学历教育、在职教育、成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提高师资水平,加强护理师资的建设,各科室选拔优秀中青年教师带教,掌握基本操作的同时体现各专业特色,反复演示所负责的项目;引进多媒体教学软件[2];加强护士长查房教学法。护士长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护士长查房不仅激发护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理论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加强和巩固了教师队伍,起到提高临床护理教学的作用[3];出科前的操作技能考核一定要在毕业成绩中的以体现,否则护生不重视实习高分低能。

4.4加强实践教学实习

办学过程中,紧紧依托行业发展脉络,积极整合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形成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资源整合模式,为实践教学的实施提供内涵。改善实验条件,注重临床见习,丰富课外活动,学校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基础,以校外实训基地为重要补充,构建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平台。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学校力求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强调实训项目的应用性和操作的规范性,鼓励创作,提高实训过程的知识含量,使其保持与行业实际水平基本同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校内实训体系。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还积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在保证学生实践的基础上,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确保了校外实训基地的稳定发展。实践证明,依托实践平台,开展实践教学,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专业理论与技能的转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5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事业观

护理事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被人理解,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足见护理的重要,针对这些情况,开展各项专题讲座,灌输以人为本的理念,请优秀护士现身说教,使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事业观。

4.6增强护生的法律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患者保护自己就医权力的意识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及安全有着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满足患者不断提升的健康需求的同时,要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既维护患者的权利,又保护护理人员自身权益。

参考文献

[1]米藏智,陆宏.从5种教学计划看护理改革状况.卫生职业教育,2001,19(6):27.

[2]王丽娟.中专护生临床实习兴趣调查研究.南方护理学报,2002,9(2):66.

[3]刘訚訚.护士长查房对提高临床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现代护理,2002,8(4):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