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艳平杨小波黄家兵梅红司徒宜萍
(三峡大学公共卫生研究中心湖北省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43005)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1-0055-03
【摘要】目的了解宜昌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对宜昌市几个主要的集贸市场和超市采集6大类12个食品品种进行6类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生畜肉、生禽肉和鲜冻水产品中致病菌检出率分别33.3%、66.7%和33.3%。6种食源性致病菌中只分离出了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结论生畜肉、生禽肉和鲜冻水产品中致病菌检出率较高,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仍然是食品中常见的污染菌。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CommerciallyavailablefoodmonitoringandanalysisoffoodbornepathogensinYichangCityin2008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marketinYichangCityoffood-bornepathogeninfoodcontsminstion.Methods:YichangCity,severalmajorcountrymarksandsupermarketscollected6majorcategoriesof12foodcategories6varietiesoffood-bornepathogendetection.Results:Healthandmeatrawpoultrymeatandfreshfrozenaquaticproductsinthepathogendetectionrateswere33.3%,66.7%and33.3%respectively.Sixkindsoffood-bornepathogensisolatedonlySalmonella,Listeriamonocytogenesbacteria.Conclusion:TheHealthandmeat,rawpoultrymeatandfreshfrozenaquaticproductsinahigherdetectionrateofpathogenicbacteria,Salmonella,Listeriamonocytogenesbacteriainfoodarestillcommonbacteriacontamination.
【Keywords】Food-bornepathogensMonitorAnalyze
食品中的生物性污染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影响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原因,致病性微生物是对消费者健康危害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2003-2004年统计结果显示,我国食物中毒致病因素依次为微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病原,微生物性病原是导致食物中毒的主要因素,中毒人数最多[1]。因此近年来各国政府及相关技术部门纷纷发展和应用高新技术,建立和完善各自的食源性致病菌及食源性疾病的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国内“食源性疾病监控技术的研究”于2001年被列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食源性疾病监控技术的研究”项目建立了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2002年开始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湖北省的一个二级监测点参加了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现将宜昌市2008年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来源和种类
样品在2008年9月份采集于宜昌市几个主要的集贸市场和超市,包括6大类12个品种共计39份食品样品。
1.2检测项目及方法
检测项目是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均按照“国家食源性疾菌监测网2008年度工作手册”进行。
1.3实验器材
实验所需培养基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和北京陆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API生化试验条等部分器材由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配发,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2实验结果
2.1各类食品的监测数量和食品中致病菌检出情况
2008年宜昌市共监测6大类12个食品品种合计39份,检出各种致病菌4株,同一份食品中未同时检出2株致病菌,各类食品中致病菌检出情况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检测的12个品种的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为10.3%,在生畜肉、生禽肉和鲜冻水产品中致病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3.3%、66.7%和33.3%。
表1各类食品中致病菌检出情况
2.2各类食源性致病菌检出情况
各类食源性致病菌检出情况及检出的致病菌分布情况见表2。在检测的12个品种的食品中,6种致病菌沙门菌、弯曲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7.69%、0%、0%、2.56%、0%、0%,分离出了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未分离到弯曲菌、0157:H7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主要在生畜肉、生禽肉中检出,单增李斯特菌主要在鲜冻水产品中检出。
表2各类食源性致病菌检出情况
3讨论
3.1在检测的6大类12个品种的食品中,生畜肉、生禽肉和鲜冻水产品中致病菌检出率较高,生畜肉、生禽肉中致病菌检出率较高与我市2002年~2005年、2006年监测的结果一致[2][3],与2007年监测的结果不一致[4],这与胡荣华、张建华、宋莲军等的报道是一致的[3][4][5],生畜肉、生禽肉中致病菌检出率也较高,值得我们重视,提示相关监督部门今后应该加强对生畜肉、生禽肉的监测。生畜禽肉样品检出率高的原因可能是生肉类样品多采自集贸市场,大多数是个体摊贩经营,在生产、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卫生条件得不到保障,因而污染率较高。各类生肉样品中鸡肉污染最为严重,这与宜昌市场上活鸡的宰杀方式有很大关系,一般一个菜市场仅有一家专门负责宰杀活鸡的摊位,市场内活鸡被卖出后由这个宰杀摊点统一宰杀,被宰杀后的鸡去毛、开膛,然后在同一个水池中洗涤,池水污染严重,在宰杀、去毛及洗涤过程中鸡肉之间互相污染是导致鸡肉普遍携带致病菌的原因。2007年宜昌市生畜肉、生禽肉未检出致病菌可能与屠宰市场和集贸市场清理整顿有关。鲜冻水产品和生食水产品(餐饮)中致病菌检出率较高,与我市2002年~2005年、2007年监测的结果一致[2][4],与2006年监测的结果不一致[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内陆地区人群食用海鲜逐年增加,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2在检测的6种食源性致病菌中只分离出了沙门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未分离到弯曲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我市2002年~2007年监测的结果基本一致的,说明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仍然是食品中常见的污染菌,值得我们注意。单增李斯特菌是人畜共患病原菌,该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土壤、人和动物的粪便中,因此很容易通过食物链污染食品,而且单增李斯特菌是嗜冷菌,不受冷藏保持的影响,存在着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为此加强对生肉的屠宰、存储、运输、销售等环节监督和管理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国食品学报.2006.2:136.
[2]周红雨,黄家兵,汪艳平,等.宜昌市2002年~2005年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调查.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8):964-965.
[3]黄家兵,汪艳平,司徒谊萍,等.2006年宜昌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1):126-128.
[4]黄家兵,汪艳平,司徒谊萍,等.宜昌市2007年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2008.18(1):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