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积石山县积石中学731799
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有相当的比重,也存在许多问题。为改变这种现象,我们试图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创设条件,促成学生主动参与,努力探索一条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方面
(1)视野狭窄,积累不足。学生活动往往存在着盲目性、单调性、肤浅性,缺乏有意识的指导。像写“秋天的景物”,由于缺乏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使文章过于单调枯燥。
(2)内容单调,形式单一。不少学生的作文有着相同的开头、结尾。不少教师为了让学生在短短几次写作课中就学会写文章,教给学生一些模式化的写作套路,例如怎样开头、中间用什么话过渡、最后怎样结尾,包括用什么结构、什么句式、哪些好词……这种方法看似省时省力,实际上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从写作发展的长远来看,是极为不利的。
(3)感情失真,虚假造作。教师习惯控制学生的思想与情感,限制他们表达的顺序、方式与方法。于是,学生开始胡编乱造,不敢流露真情实感,空话、大话、套话、假话充斥在学生的文章中。学生的异想天开和童言无忌都被赶到了作文习作之外。
2.教师方面
(1)教师指导欠科学。不少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指导方法不清楚,没有认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及作文教学这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对作文教学的策略和评价很模糊,过于强调写作技巧,不能接受有个性的思想、写作风格。教师这种只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来进行教学的观念,带有盲目性和不科学性。
(2)教师评价不当。对小学生作文写作的要求过高,特别在初始阶段,不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不少教师评价学生作文只写个日期或者“阅”“查”或者“优”“良”“中”“差”,这种“冷情批阅”无疑会大大挫伤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
(3)教师急功近利。作文教学形成了“两周一次,教师命题,指导学生写,教师批改”的僵化的传统教学模式,甚至押题、猜题、套题,让学生读背范文。于是,出现了“应试作文教学”的局面,忽略了对学生应有的作文能力的培养,抑制了学生个性,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对策
1.丰富写作文的源头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努力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主动深入生活、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从“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模式中走出来,用真情投入生活,感受生活中活生生的人、事、物等,就能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积累更多的生活材料。让学生们的世界变得精彩起来、丰富起来,开拓视野,就丰富了写作文的源头。
2.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是一种自由的文体,写不写,写什么,都可由作者自己做主。无论在日记的起步阶段还是发展阶段,强化日记意识,培养写日记的兴趣和习惯,都是至关重要的。每天写一篇日记比每周写一篇日记更容易坚持,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也越快。学生一周写三篇文章很难坚持,每天写一篇却能坚持下来。多写比少写强,少写比不写强,三言两语即可,500字更好。实在写不出,抄一篇好诗文也比不写强。写作字数与语言的流畅程度成正比,若天天坚持写,就能培养提笔就写的能力和好习惯。
3.鼓励学生写特色作文
(1)彩色作文。这是一种图文并茂、饶有情趣的写作方法。写彩色作文对低年级小学生更适用。试想一篇生动流畅的作文,配上色彩鲜艳、与主题相吻合的插图,还有灵活多变的字体标题,无疑大大激发了小作者们极大的热情与兴趣。
(2)“循环作文”。即以学习小组为单位(5~6人),每周围绕一个主题轮流记作文——第一个写的人除外,其他人在写作文之前必须先看前一个人写的作文并写下评语。一周结束,交给教师批阅,小组长总结上周的作文,写一个简单的回顾。班级每周评出最佳作文小组,把好的作文在班级中朗读、评析、展示。
(3)摘抄作文。教师可有计划地针对作文训练的目的,布置学生摘抄不同的内容,如“名人名言”“时事栏”“佳句库”“名篇库”“百科知识”“名人小档案”等,使之成为以后习作取之不尽的“宝库”。
4.重视学生作文的评价
(1)评价不宜量化。教师在阅读学生的作文时,应该去掉居高临下的目光,成为和学生平等的个人。作文应是学生个人与教师个人之间平等的对话,是个体与个体之间思想、感情的主动交流。对话和交流是不应该用分数和等级来衡量的。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个体的感受,肯定每一个个体的言说,让学生感到自己的文章是有价值的,被教师所看重、所喜爱的。对于学生来说,哪怕“继续努力”之类的简单的鼓励也比仅仅打个分数或等级要有用得多,学生觉得老师的那四个字里有无穷深意、无限关注。
(2)应以鼓励为主。教师要记住作文是“练笔”,应充分尊重学生,多圈少改,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诸如可从多个角度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或是选材立意,或是布局谋篇,或是细节选择,或是遣词造句等。顺其自然,不要给学生人为的压力,否则会把他们“吓”得缩手缩脚不敢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