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的预防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的预防控制

刘海军

刘海军

(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2400)

【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者流行病学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控制。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及时隔离,早期一系列治疗和护理后,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临床上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甾体类药物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EV71病毒成为最重要的儿童肠道病毒,其疫苗的研制是唯一有效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021-02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1]。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者60例临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6个月~13岁,其中6个月~3岁50例,4~13岁10例,住院期间体温在38.5℃以上者34例,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

1.2方法治疗主要对症处理,可服维生素B、维生素C及清热解毒中草药或抗病毒药物,有并发症病人可肌内注射丙种球蛋白。

2流行病学

2.1疫情监测

选择一所儿童医院或设有儿科的综合医院作为手足口病的监测哨点医院,开展手足口病疫情和病原学监测。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规定开设感染性疾病门诊,做好预检、分诊,及时发现相关病例。

2.2疫情报告

2.2.1报告内容与方法:发现手足口病患者时,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卡》中“其他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一栏中填报该病。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未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之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报告病例分“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两类。如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则应在报告卡片“备注”栏内注明肠道病毒的具体型别,如为重症病例亦应在“备注”中注明“重症”[2]。

2.2.2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发生流行或暴发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2.2.3报告信息分析和反馈: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对疫情报告信息进行逐级审核。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日浏览并分析监测数据,发现异常升高或病例呈聚集性分布或出现死亡病例,应及时核实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及时向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医疗机构反馈疫情分析信息。

2.3传播途径以粪-口传播途径为主。主要是因接触了患者的粪便、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医疗器具等造成了本病传播;亦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被感染。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炎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2.4易感人群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2.5流行特征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4~8月为流行高峰期。冬季发病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及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会造成流行。

3预防控制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预防难度较大。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工作,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多通风、晒衣被。

3.1个人预防措施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儿。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婴幼儿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3]。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3.2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等措施。

3.3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的患者,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率,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患者后,均应认真洗手或消毒双手。诊疗、护理患者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参考文献

[1]祝益民.手足口病防治指南[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6-37.

[2]李梦东,王宇明.实用传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37-442.

[3]张惠芸,赵秀芸.手足口病.山东卫生科技教育,2007,80(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