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
邮编056000
【摘要】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常规体检的90例健康人员,对所选取对象均施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超声检查结果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研究组患者的相关度。结果:经过多普勒超声诊断后,统计对照组与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情况。其中,对照组中发现37例人检出颈动脉根及其分支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出现,发生率为41.1%。而在研究组患者中,有62例患者检出颈动脉根及其分支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出现,发生率高达68.9%,可见研究组患者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対照度(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探查颅外颈动脉可以清晰探查到管腔内有无斑块的形成,斑块的大小性质、造成的管腔狭窄程度及所形成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等。粥样斑块早期形成较为危险,因此应用多普勒超声早期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控制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及延缓其发展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
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cerebrovasculardisease)是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缺血症状的总称。临床表现为颅内颈内动脉系统阻塞所导致的感觉运动障碍、定向力丧失、患者偏瘫、偏盲等以及颅内椎底动脉系统受损所表现出的Wallenberg综合征、基底动脉的梗死等。多发于老年人,威胁其生命健康。从临床解剖学角度分析,颈动脉作为供养颅内组织的主要血管,其发生病变于患者脑卒中的发作、失明及短暂性缺血发作(TIA)等关系十分紧密[1]。为此,本研究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以及部分健康人群进行颈动脉检测筛查。旨在通过此简明有效的检查手段证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动脉阻塞的定位及治疗提供临床的预见性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0例为研究组,年龄48~86岁,平均(62.4±8.7)岁。纳入标准:研究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高血压性心脏病、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等病史。均主诉有短暂的脑缺血发作(TIA)的经历。生命体征检查如双侧血压、心率、呼吸、颅内压等有异常。眼底检查可见静脉切迹、眼底动脉变细等。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常规体检的90例健康人员,年龄50~88岁,平均年龄(64.8±7.6)岁。患者否认脑卒中史、因脑缺血晕眩史、颅内压检测压力正常,视诊无眼底病变等。所选两组人群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受检者取平卧位,充分暴露颈部,垫高肩部,头后仰偏向对侧,沿胸锁乳突肌外侧进行探查依次检查颈总动脉根部、主干及分叉处、颈内动脉。密切观察,对其管腔内有无粥样斑块、是否为不稳定性斑块、斑块大小、回声、形态学特征、中膜厚度进行测量。记录管腔的内径、血流动力学参数,观察频谱形态,评估管腔狭窄程度。
1.3评定标准(1)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mm为正常,IMT介于1mm~1.5mm评定为内膜增厚。ITM≥1.5mm则可确定为粥样脂质斑块形成[2]。(2)斑块性质分类:①斑块回声呈中低水平均值回声,内膜增厚不均匀则为脂质斑块。②回声均质并可达中度水平,则为纤维极化性斑块。③可有高强度不均匀回声影,则为钙化性斑块。(3)管腔狭窄程度判定①轻度狭窄:管腔有效横截面积>50%。②中度狭窄:管腔有效横截面积在30%~50%之间。③重度狭窄:管腔有效横截面积<30%。
1.4统计学分析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经过多普勒超声诊断后,统计对照组与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情况。其中,对照组中发现37例人检出颈动脉根及其分支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出现,发生率为41.1%。而在研究组患者中,有62例患者检出颈动脉根及其分支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出现,发生率高达68.9%,可见研究组患者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対照度(P<0.05)。详见表1
3讨论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新增患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人数已高达570万。尤以老年人常见。大多数患者患病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身体机能障碍。死亡率已高达16.7[3]。而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脑血管内管腔狭窄,进而引发一系列缺血性疾病的主要原因。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破裂、血小板黏附聚集,混合血栓的形成脱落是导致TIA或缺血性脑梗死的重要因素。其具体机制为硬化斑块形成,脑动脉弹性血管不能有效的扩张,脑组织缺血,代偿性的血压升高,冲破了粥样斑块,也造成了血管损伤,血管损伤后的修复、血小板的黏附聚集趋化影响,共同促进了血栓形成,血栓体积不断增大,使管腔内发生了类似于占位性病变似得管腔阻塞,供血不足,形成低灌注性脑梗死[4]。因此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多普勒超声简单易行、成像清晰。且无放射性辐射,能够精确的检测出斑块的大小及形态学特征[5]。一方面可以通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判断狭窄程度,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斑块的大小评估血管阻塞情况。本次研究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对照组37例及研究组62例患者的颅外颈动脉进行了扫查。准确测量了颈动脉IMT水平,检查出了粥样斑块的大小、形态学特征及管腔的狭窄程度等。检测结果显示出研究组患者的检出率极高,阳性率为68.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大多数研究表明,TIA的发生与脑梗死的发生与多普勒超声检测下回声致密程度即斑块性质有关,而不是直接因为斑块所致的狭窄。纤维性、钙化性斑块不易相对稳定,不易脱落。而新形成的脂质斑块因形成较早,周围可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及基底部的新生毛细血管丰富。此类斑块可因各种不稳定因素造成脱落形成止血栓,从而对机体造成严重危害,故斑块早期形成既为诊断的最佳时期也是最危险时期,应引起重视。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探查颅外颈动脉可以清晰探查到管腔内有无斑块的形成,斑块的大小性质、造成的管腔狭窄程度及所形成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等。粥样斑块早期形成较为危险,因此应用多普勒超声早期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控制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及延缓其发展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惠珍,崔兆文,刘启,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态及性质与溶血磷脂酸及磷脂水平的关系[J].临床荟萃,2011,15(11)
[2]华扬,编著.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VicenziniEdoardo,RicciardiMariaChiara,PuccinelliFrancesco,ect,Sonographiccarotidplaquemorphologiccharacteristicsandvasularfactors:resultsfromapopulationstudy[J].JUltrasoundMed,2008,27(9)
[4]孙宪.应用高频彩色超声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8,6(4)
[5]UltrasonictissueCharacterizationEchocardiography[M].SchecterSOKligV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