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技术标准管理关键环节控制及风险规避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水利技术标准管理关键环节控制及风险规避探讨

区志伟

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水利排灌养护站528200

摘要:本文将对水利技术标准管理的关键环节控制与风险规避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水利技术标准管理;关键环节;风险规避

前言

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的水利技术标准化工作获得了一定发展,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标准编制还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必须掌握水利技术标准管理的关键环节,并通过相关措施的实施,有效规避各种风险,提高标准编制的质量与水平,从而促进我国水利事业更好发展。

一、水利技术标准管理的关键环节

责任主体必须对管理部门制定的管理流程进行熟练掌握,只有这样,才能严格依照要求准确把控,保证各环节工作的顺利完成[1]。下面将结合各环节特点与管理经验,详细介绍关键环节。

(一)起草环节

标准工作大纲与标准初稿是编制组应该完成的材料。在大纲审查会对汇报材料进行准备时,编制组应该详细介绍项目的立项过程,如主要编写人员、项目必要性及进度安排等,并重点阐述项目的合理框架结构与一致的内容和标准名称。同时,还应该将主要的起草人标明在标准初稿的前言中,其中,主要起草人人数应该与主管机构的“通知”要求相符。

(二)意见征求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编制组应该完成以下几种材料: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工作大纲审定稿。水利技术标准的征求意见文件是由办公厅统一发放的,通常情况下意见仅征求一轮,如果收到较多反馈意见,特别是对重要的技术指标存在较大争议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多轮意见征求。如图1所示。需要注意的是,意见征求范围应该综合考虑单位类型与地域分布,除了离退休的专家之外,在原则上是不可以对主编单位与参编单位中专家征求意见。同时,意见征求时间应该在1个月以上。

图1水利技术标准意见征求

(三)送审环节

编制组在送审环节需要完成意见征求的汇总处理表、送审稿及相关编制说明。送审稿的审查会主要是对强制性条文合理性、意见汇总处理情况、意见征求中存在的较大争议以及关键技术指标来源等进行审查。

(四)报批环节

在这一阶段,送审稿的意见汇总处理表、格式体例的复读意见处理表、报批稿审定会前稿、报批稿初稿及编制说明、英文意见汇总表是编制组应该完成的材料。编制组在将这一环节成果提交之前,应该先由主编单位与主持机构来审核标准技术,并通过标准主持机构将“技术审核意见”提交给主管机构。在提交完报批稿初稿之后,水利学会应该严格遵循《细则》要求,积极开展强制性条文、英文意见以及格式体例复读等审查工作,通常时间是2周。在接收到相关意见之后,编制组应该修改标准初稿,促进完善报批稿审定会会前稿的形成。

(五)办文环节

在结束报批稿审定会后,中国水利学会在第一时间会配合主管机构完成“下阶段工作通知”的发放,这一通知中会对材料上报格式、数量以及提交时间等进行明确。主编单位应该及时完成材料修改等工作,并将其提交给主管机构,而主管机构在接收材料之后,需要把材料装订成册,并结合会签意见完成修改,之后把修改之后的标准稿交给出版社,由其完成校对、出清样等工作。

二、水利技术标准管理的风险规避

(一)主编人员风险

首先,编制时间。如果主编人员没有充足编制时间,那么编制工作就无法顺利依照计划有序开展,会导致编制制度的落后。规避这一风险的措施就是应该对主编人员工作量与工作符合进行充分考虑,以此来保证编制时间的充足性。其次,主编人员了解程度。如果主编人员不熟悉水利技术标准的体例格式、编制要求、管理流程,那么在具体编制过程中就极易导致各种纠正、反复问题的出现,如起草人数过多、体例格式与编写规定不相符以及征求意见不全面等,会给编制的整体进度带来不良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在接受任务之前,主要的编制人员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掌握相关知识与管理要求,并通过培训班的参与,熟练掌握规定要求,正确理解《办法》、《细则》、《指导书》等的细节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为编制材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提供保障,并使管理流程达到管理要求。最后,编写人员专业水平。如果主编人员不是专业的技术人员,那么在选取技术内容时,如方法、参数以及指标等,其就会经常出现问题,会严重降低标准制定的质量。因此,编制单位必须加强对编制人员的审查,保证其具备丰富实践经验与较高专业水平,并且能够有效解决编制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同时,编制人员还应该具备良好组织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职业道德以及严谨科学态度。

(二)编制单位外风险

一方面,参编单位风险。在项目具体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参编单位进度等编制组职权外的因素,极易导致出现进度滞后风险。因此,编制组必须严格控制各种关键环节,如参编单位资质评价、项目中期监督以及成果验收等,以此来将风险降到最低。另一方面,主管部门风险。主编单位编写的送审稿与工作大纲需要交由主管机构、主持机构审查,在这一过程中,若审查会议安排滞后,那么编制进度也会面临滞后风险。针对这一情况,编制组必须和主管部门、主持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并及时进行交流、沟通,从而有效规避风险。

(三)重大变更风险

在立项环节,水利技术标准的名称、主要起草单位与人员等基本信息就已经订好了,但受到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实际编制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变动。相应管理要求指出,若主要起草单位、人员、内容、名称、进度以及经费使用等方面出现变更,必须提交重大变更申请。其中,应该尽量避免单位与人员变更,并通过论证的方式决定内容与名称的变更,而经费调整必须控制在许可范围中,且需要财务部门批准。因此,在立项之前,主编单位必须做好项目储备,保证编写人员与相关条件相符之后再申请立项,并和主持机构共同做好论证工作,为水利技术标准的名称、内容和适用范围的相适性提供保证。同时,主编单位还应该对市场进行调研,保证经费预算的科学性、准确性[2]。

结论

综上所述,做好水利技术标准管理的关键环节控制与风险规避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必须掌握起草、意见征求、送审、报批以及办文等关键环节,并通过给予充足编制时间、审查编制人员能力、加强合作沟通以及提交变更申请等措施,有效规避各种风险,提高编制质量,促进我国水利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成柱.微探信息化系统在水利技术标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29):294-295.

[2]伊文君.依托水利技术创新提升水利管理能力的实践探寻[J].农家参谋,2017(1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