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饶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饶璟

饶璟

(绵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对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探究。方法:在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选取80例接受治疗的静脉留置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静脉炎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要低于观察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治疗的静脉留置针新生儿中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仅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同时还提升了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静脉炎;护理干预;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6-0307-02

在新生婴儿的抢救过程中,静脉留置针是保证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同时,在面对住院时间较长,且需要长时间进行静脉输液的新生儿而言,静脉留置针不仅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1]。然而,在此过程中,如果护理不当,却极易导致静脉炎的情况发生,增加患儿的痛苦。为此,本文就从我院选取80例接受治疗的静脉留置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所发挥的作用,现报告详情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选取80例接受治疗的静脉留置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有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19例,患儿日龄介于6天到28天之间,平均年龄为(16.42±2.53)天;观察组有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18例,患儿日龄介于5天到27天之间,平均年龄为(16.39±2.44)天;比较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干预护理。其中,常规护理主要可包括静脉留置针的合理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冲管以及新生儿家属的健康教育等。在针对性干预护理中,其护理内容则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即:(1)穿刺部位的合理选择。因为新生儿的自主意识较差且依从性较弱,所以在对新生儿进行穿刺的过程中,应该将上肢静脉、头皮静脉等作为首选穿刺部位,在静脉血管的选择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选择弹性较好、便于观察和固定的血管;(2)对护理操作进行规范。在进行输液的过程中,应该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并且在每次输液前进行相应的消毒和准备工作;(3)护理人员应该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封管技术等[2]。

1.3观察指标

静脉炎程度。Ⅰ度:在新生儿的穿刺部位出现局部的红肿、疼痛,但没有出现筋脉索状现象,并且在触碰后没有硬结的情况;Ⅱ度:在新生儿的穿刺部位出现明显的红肿、疼痛,并出现筋脉索状现象,但在触碰后没有硬结的情况;Ⅲ度:在新生儿的穿刺部位出现明显的红肿、疼痛,并出现筋脉索状现象,同时在触碰后出现硬结的情况。

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通过问卷调查,评分≥8分;比较满意:通过问卷调查,评分介于6分到7.9分之间;不满意:评分<6分。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新生儿静脉炎的发生率、发生程度、护理满意度的比较,当P<0.05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儿的静脉炎发生率以及程度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较低,且两组患儿的静脉炎发生程度也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儿的静脉炎发生率以及程度

3.讨论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尤其是在儿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最为常见。具体而言,在儿科中对新生儿进行静脉穿刺时多在头皮或上肢等部位进行,而在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情况下,则可减少对新生儿反复穿刺造成的疼痛,然而,静脉留置针却可能导致静脉炎的发生,从而降低治疗效果,为此,在运用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则成了减少静脉炎的有效措施。

在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的情况下,对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治疗期间的监护与管理工作进行了加强,并且在合理选择穿刺部位的情况下,可最大程度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因为针对性护理还对具体的而操作过程进行了规范,并且为了防止输入液体温度和患儿体温不相同,还对输液问题进行了保温处理,所以最大程度的保证了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而也就提升了治疗的有效性[3]。而从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可看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要低于观察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接受治疗的静脉留置针新生儿中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仅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同时还提升了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圆圆,王娅琴.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J/OL].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S2):577-578

[2]吴莉.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J].当代医学,2017,23(25):170-172.

[3]王燕.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0):355+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