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日间照料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社区日间照料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评价

胡慧音

(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杭州311700)

【摘要】目的:探究社区日间照料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6年03月至2017年12月,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5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社区日间照料护理(50例);并对100例患者的PANSS评分、BPRS评分、SDSS评分进行观察且分析。结果:两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PANSS评分、BPRS评分、SDSS评分对比中存在一定差异,P值<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区日间照料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并且还能提高社会功能及护理质量,值得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社区;日间照料护理;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6-0292-02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致残性疾病,具有伴随终身及社会功能缺陷等特点;我院为了探究社区日间照料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见正文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选取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6年03月至2017年12月,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5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社区日间照料护理(50例)。

观察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平均年龄值(39.25±1.25)岁,年龄上限值55岁、下限值23岁;平均病程值(11.21±0.55)年,病程上限值21年、下限值1年。

对照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平均年龄值(39.29±1.26)岁,年龄上限值55岁、下限值24岁;平均病程值(11.25±0.58)年,病程上限值21年、下限值2年。

文中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比的基本资料差异不大,P>0.05,存在一定研究性。

1.2方法

对照组方法--给予常规护理,包括药物治疗、病情评估、信息登记等。

观察组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社区日间照料护理,如下叙述:

(1)成立日间照料小组:成员均由医生及护理人员组成,且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继而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2)心理支持治疗:对患者实施支持性心理治疗及心理护理,有利于加强自身对精神应激的防御能力,与此同时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控制混乱的思想及错乱情感,继而为其建立正常、平衡的心理;医务工作者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并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可适当的对其进行鼓励、安慰等,从而和患者建立良好关系,且利用自身学识及身份支持患者,以达到促进患者配合治疗的作用。

(3)开展健康讲座:可邀请精神方面专家在社区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康复训练及药物知识等;护理人员可根据讲座内容积极和患者进行互动,一个月一次。

(4)团体活动训练:开展集体活动,如唱歌比赛、广场舞训练等,继而对患者的适用社会能力起到提高作用,与此同时还能在最大限度下提高患者的社会角色水平及生活质量;广场舞训练每周至少3次,唱歌比赛每月至少1次。

(5)社会支持:护理人员评估患者社会支持状况,并主动与患者家庭建立支持、信任关系,与此同时告知家属配合用药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可起到监督作用,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且评估文中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ANSS评分、BPRS评分、SDSS评分。

PANSS评估表[1]主要是由阳性量表、阴性量表以及一般精神病理量表组成,可对患者的精神症状程度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说明疾病程度越加严重。

BPRS评估表[2]主要由五方面组成,即猜疑、激活性能、思维障碍、缺乏活力、焦虑等,条目共20个,获得分值越高说明精神症状越加严重。

SDSS评估表[3]主要是对社会功能进行评估,共10个维度,分数越高说明社会功能缺陷程度越加严重。

1.4统计学标准

该次研究数据均输入电脑内,且采用SPSS20.00进行分析及处理,以P<0.05表示文中100例患者对比的资料存在一定差异。

2.结果

两组PANSS评分、BPRS评分、SDSS评分对比

如表1数据可发现两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PANSS评分、BPRS评分、SDSS评分对比中存在一定差异,P值<0.05。

3.讨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性疾病,具有复发率高、病程迁延不愈等特点,通常采用抗精神失常药物、镇静催眠药物及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可因患者的应激反应,继而对治疗成效造成一定影响;故此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尤为重要[4,5]。

社区日间照料护理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及推广,可为患者提供科学、正规、系统的护理措施,社区护理人员可通过评估患者基本情况,且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以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康复率的目的[6];首先给予心理支持干预为患者建立和谐满意的人际关系,继而对病情恢复起到促进作用;其次开展药物监督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进一步减少疾病复发风险[7];最后告知家属主动参与患者治疗,并向其介绍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及应急处理措施,从而对患者实施有效的监督措施,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除此之外,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自身适应能力,且明显改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8]。

总而言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区日间照料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并且还能提高社会功能及护理质量,值得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江明,李买容,熊心宏.日间照料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护理中应用效果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390-392.

[2]李恒,金忠,张鸿.精神分裂症致残者的社区日间康复模式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6):731-736.Z-定则—阿板

[3]李承希,龚定宏.家庭照料者的团体心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效果[J].上海医药,2017,38(16):56-59.

[4]覃小菊,雷芬芳,陈红涛,等.社区日间康复模式在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2015,35(17):4954-4956.

[5]潘巧淑.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9):1233-1235.

[6]柯文英,温燕文,谭嫦柳.现实定向训练护理干预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程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7):30-31.

[7]李红莉.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1):335-335.

[8]王兆星.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4(9):1684-1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