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哈明(贵州省普安县人民医院外二科561500)
【中图分类号】R5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9-0219-02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修补术,观察两组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上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的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患者疼痛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综合效果
消化性溃疡穿孔是消化性溃疡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传统的开腹修补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出血量较多,而且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1]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修补术由于具有创伤小、疼痛少、恢复快等优点受到广大患者的喜爱。为了探讨腹腔镜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的综合治疗效果,本文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穿孔行急诊手术修补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穿孔行修补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在30-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2±2.0)岁,病程在2-46h之间,平均为(12.6±2.1)h;对照组采用开腹修补术,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在31-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9±2.3)岁,病程在3-45h之间,平均为(12.1±2.0)h;60例患者中溃疡穿孔部位在十二指肠球部34例,胃窦部23例,胃小弯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穿孔部位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手术方法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采取气管插管静脉全麻,在脐下缘做1.0cm切口,Veress针人工气腹后建立观察孔置入腹腔镜,然后在脐上3cm左侧旁正中线处及脐右缘2cm处切口分别建立主、副操作孔,吸尽消化液和脓液,网膜片法对穿孔部位进行缝合、修补,缝合切口,术中气腹压维持在11mmHg以下。对照组采用开腹修补术治疗,采取气管插管静脉全麻,取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吸尽消化液及脓液后,缝合修补。两组在术中均行腹腔冲洗,根据情况留置腹腔引流管,手术后均进行抗感染治疗。
1.3观察项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感染率,其中疼痛评分采用VAS评分[2],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上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两组在术中和术后情况上的比较
3讨论
消化性溃疡并穿孔是外科常见急腹症,因胃酸分泌异常、胃粘膜屏障功能破坏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多重致病因素导致消化性溃疡,溃疡不断加深穿透胃壁或十二指肠壁而形成穿孔,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的腹痛、恶心呕吐及发热、白细胞增高等全身中毒症状以及弥漫性腹膜炎体征等,进一步可发展为感染性休克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因而必须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临床治疗主要采用穿孔修补术,传统的开腹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大,患者恢复较慢,而且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而腹腔镜手术则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技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患者疼痛小,恢复快,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3]
通过本研究发现,腹腔镜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上明显少于开腹手术,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腹腔镜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的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患者疼痛少,术后恢复快,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义廷,邓荣文,渠时学.腹腔镜在胃肠穿孔治疗中的应用(附23例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7(6):512-513.
[2]任骏,吴彪,龚昭.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14(1):38-40.
[3]梁涛.腹腔镜胃溃疡穿孔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11,17(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