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艳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幼儿园718200
游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小班化教学,空间形式比较自由,师生人际关系也比较融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组织游戏,寓教于乐,乐中求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陈鹤琴老先生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
根据以上观点,我在小班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把数学知识合理地融入各种游戏中,让小朋友在游戏中学数学,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小班化教学实践,我对如何有效地在小班数学课堂中开展游戏活动有了一些切身体会,现根据我平时教学的经验,总结出一系列方法,与大家共享。
一、适应性
游戏的设计与选择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喜闻乐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组织小朋友开展他们特别喜欢的游戏活动,才能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
例如小朋友最喜欢猜谜语,我在《认识上下》一课中,就设计了一个猜谜语的环节,让小朋友特别感兴趣。具体的游戏过程是这样的: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牢牢地把握住了小班小朋友的心理特点,设计出了他们喜爱的猜谜语游戏,并且把他们刚学过的汉字和谜语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认识了上下这两个汉字宝宝,又活跃了气氛,调动了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由这个教学实例可以看出,把小朋友喜爱的游戏活动运用到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样有利于幼儿教育,把知识融于游戏,让幼儿在玩耍中快乐学习。
二、全员性
教学中要让小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进入游戏角色,获取过程体验。如果在课堂上只让少部分学生参与游戏,其他大部分学生充当小观众,那么学生的参与面就太窄,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游戏活动也就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为教学服务。因此,在小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利用小班人数少的优势,尽量设计能让所有学生参与的游戏。
在教树叶分类时,我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当“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来握握手,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歌声响起来的时候,我说:“卡片上的树叶中,每一片树叶都能找到跟它一样的树叶作为它的好朋友。”小朋友就开始随着歌声找自己的好朋友,当歌声停止的时候,很多一样树叶的两个小朋友手拉手站在一起,很多小朋友都抢着加入游戏中,欢快的音乐声一次又一次地伴随着小朋友找到自己的朋友。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迅速地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所有的小朋友都为自己能参加这样的游戏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能找到好朋友而感到骄傲,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同时也有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感到学习并不是苦差,并不是压力,是快乐。
三、参与性
教师自始至终要与学生一起投入游戏,平等地成为游戏中的一份子,千万不要做局外人、旁观者。《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小班课堂中的游戏教学法,要求教师的身份必须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应该和学生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游戏,融入到学生中去。教师在与学生一起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一旦发生错误,教师不应马上打断,而应在游戏结束之后才予以指正。
在送玩具回家时,学生最喜欢和我一起参加“乘车游戏”,游戏之前,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司机头饰和各种形状的塑料玩具,把它们发到每个学生手中。游戏开始了,得到司机头饰的学生就当小汽车司机,戴上头饰神气地站到指定的地方,我一般也是戴上头饰当“小司机”,四个头饰上分别画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拿到玩具的小朋友就根据自己认为的形状去乘坐不同的“汽车”,全部上车之后,由司机验票,乘错车的被罚下车,验票结束之后,司机就带领乘客在音乐声中“坐车”,因为有我的参与,所以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他们都想坐上我的车,都为能跟老师一起做游戏而感到自豪。
四、迁移性
在游戏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保护、保存、合理利用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生发的学习兴趣与能量,因势利导,及时迁移,形成学习效益。游戏结束之后,要让学生自我总结、体会、交流游戏所得,形成抽象认识,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愉悦性。因为设计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求得知识,如果忽略了这一目的,游戏也就变成了玩,变得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游戏的过程,在游戏的过程中注意加以引导调控,使游戏真正地能刺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幼儿进一步培养奠定基础,让幼儿在幼小的心灵里体验到学校是知识的殿堂,幸福快乐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康志明浅谈幼儿教学.儿童大世界北京出版集团,2014,4。
[2]刘智媛浅谈幼儿兴趣教学.学前教育安徽出版集团,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