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磁共振检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颅脑磁共振检查技术

郭新阳(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分局中心医院155811)

颅脑磁共振检查技术

郭新阳(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分局中心医院155811)

【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1-0064-02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磁共振检查技术的适应禁忌症和操作程序。方法总结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以及操作中的方法和程序。结论严格的进行颅脑磁共振检查的操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可以对于患者的诊断有很好的帮助。

【关键词】颅脑磁共振检查技术

一、鞍区磁共振检查技术

1.平扫

(1)检查体位:病人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旁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

(2)成像中心:眉间线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扫描方法:

①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时冠、矢、轴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②成像范围:从前床突至后床突。

③推荐成像序列:SE序列或相宜的快速序列。常规行矢状面T1WI、冠状面T1WI、T2WI必要时可根据病情以及磁共振设备条件辅以其他的成像序列。

④成像野(FOV):设定放大扫描FOV,根据垂体大小及扫描范围设定采集范围。

⑤成像层厚:2~5mm。

⑥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20%。

⑦矩阵:128×256或256×256等。

2.增强扫描

(1)快速手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T1WI程序相同。常规做矢状面T1WI、冠状面T1WI。

(2)磁共振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T1WI程序相同,常规做矢状面及冠状面T1WI。

(3)垂体也可行动态扫描,单次采集时间20~30s,动态采集10次。在第一次数据采集后,立即注射对比剂;同时连续成像9次,用冠状面扫描。

二、脑桥小脑三角磁共振检查技术

1.平扫

(1)检查体位:病人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旁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

(2)成像中心:眉间线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扫描方法:

①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时采集冠、矢、轴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②成像范围:脑桥小脑三角区。

③推荐成像程序:SE序列或相宜的快速序列,常规行冠状面T2WI、横断面T1WI、T1WI必要时可根据病情以及磁共振设备条件辅以其他的成像序列。

④成像野(FOV):20~25cm。

⑤成像层厚:2~5mm。

⑥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50%。

⑦矩阵:128×256或256×256等。

2.增强扫描

(1)快速手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后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T1WI程序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T1WI。

(2)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后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T1WI程序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T1WI。

三、颅脑动态灌注磁共振检查

1.增强扫描

(1)检查体位:病人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旁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

(2)成像中心:眉间线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扫描方法

①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时采集冠、矢、轴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②成像范围:从听眶线至颅顶或以病灶为中心。

③推荐成像程序:EPI快速成像法或快速梯度回波法。按病变部位设定横断层面。一般为10层,成像次数为40~60次。开始成像不注射对比剂,到第四成像末时,经静脉用压力注射器注射对比剂后,成像至40~60次完毕。

④成像野;(FOV):20~25cm。

⑤成像层厚:5~-10mm。

⑥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50%。

⑦矩阵:256x256等。

2.经工作站处理后病灶的信号强度一时间变化曲线计算感兴趣区的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局部脑血容量(RCBV)和局部脑血流速度(RCBF)等参数。

四、颅脑弥散成像检查技术

(1)检查体位:病人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旁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

(2)成像中心:眉间线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扫描方法

①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时采集冠、矢、轴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②成像范围:从听眶线至颅顶。

③推荐成像序列:可根据磁共振设备条件辅以相关的成像序列。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扩散加权系数(B)(通常为0,1000/mm2)。SRP三轴分别成像,并生成平均扩散加权图像(tracediffusionweightedimages)ADCmaps(ADC图像)。

④成像野(FOV):20~25cm。

⑤成像层厚:5~10mm。

⑥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50%

⑦矩阵:128×256或256×256等。

参考文献

[1]李涛,李吉,金银华,等.急诊突发病在髙场磁共振应用中的探讨.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5,26(2):91-92.

[2]吉林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神经外科.实用神经外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77,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