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施护小儿厌食症60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中医辨证施护小儿厌食症60例

姜威

姜威(辽宁省鞍山市中医院儿科114004)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8-0407-02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在小儿厌食症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厌食症患儿分为脾失健运、脾胃气虚、胃阴不足三种证型,实施辨证施护。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施护更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关键词】小儿厌食辩证施护

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的一种病症,系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以1-6岁为多见。多由脾失健运、脾胃气虚、胃阴不足而致。城市儿童发病率较高,夏季症状可加重,患儿除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明显不适,预后良好,但长期不愈者,可使气血生化乏源,抗病能力下降,而易罹患他症,甚或影响生长发育转化为疳证。所以小儿厌食积极治疗并做好调护是十分重要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6月-2012年6月儿科门诊诊治小儿厌食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8岁,病程1-18个月,其中脾失健运型35例、脾胃气虚型12例、胃阴不足型13例。

1.1辩证分型

1.2.1脾失健运此型系患儿家长缺乏育儿知识,片面追求患儿食物的营养价值,给予肥甘厚味之品或患儿乱食杂食,家长任患儿所喜,使脾胃受伤,受纳运化功能失调致患儿胃纳不謦或食而无味,面黄无华,脘腹胀满,大便不化,舌质淡,苔白腻,脉细弱,指纹青。

1.2.2脾胃气虚此型系患儿先天禀赋不足,脾胃素虚,出生后即体虚食差,加之后天多补求弊,使脾胃虚弱不和,纳运失常,表现为不思进食或拒食,面黄神疲,进食稍多,大便即稀,舌淡苔白,脉细,指纹青紫。

1.2.3胃阴不足此型系患儿过食辛辣之品,耗伤胃阴,患儿出现口渴多饮,不喜进食,形体偏瘦,手足心热,皮肤干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指纹紫红。

2、辩证施护

2.1脾失健运调护原则健脾助运

2.1.1生活护理保证居室清洁,空气新鲜,按时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冬季防寒保暖,预防感冒。忌用有损脾胃的药物。

2.1.2饮食护理指导家长给予合理膳食,饮食新鲜、清淡,少吃零食,饭前勿食糖果饮料,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肥甘厚味、生冷坚硬等不消化食品。选用山药苡仁扁豆粥,亦可选用大枣粥。每日早晚服食。

2.1.3情志护理许多患儿由于进入陌生环境或强迫进食而出现紧张、恐惧、孤独心理,产生厌食,要分析厌食的精神因素,使患儿心情舒畅,愉悦开朗。

2.1.4针灸方法取脾俞、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用平补平泄法。三棱针点刺四缝挤出少量黄白色液体,隔日1次,10天为一疗程。亦可采用艾条温和灸法。

2.1.5推拿手法补脾土,运内八卦,清胃经,掐揉掌横纹,摩腹,揉足三里。[1]

2.2脾胃气虚调护原则益气健脾

2.2.1饮食护理注意饮食卫生,禁食生冷、油腻及燥热、辛辣、煎炒食品,烹调时特别注意饮食的色、香、味、形,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选用黄芪粥或牛奶花生粥

2.2.2注意胃及腹部保暖,防止风寒刺激,必要时用热水袋热敷胃及腹部。

2.2.3情志护理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食环境,鼓励自行进食,适当表扬其自主性,对违拗心理较强的患儿,因势利导,给予帮助,患儿拒食时可与其他小儿一起进食,切忌强迫进食,或在患儿进食时训斥、打骂,或观看恐怖电视。

2.2.4针灸方法取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亦可采用艾条温和灸法。

2.2.5推拿手法补脾土,运内八卦,摩腹,捏脊,揉足三里。

2.3胃阴不足调护原则益胃养阴

2.3.1饮食护理宜多样化,经常变化饮食的花色品种,忌食煎烤、辛辣之品,宜多食新鲜蔬菜、瓜果,可常饮梨汁,不愿进食蔬菜的患儿可用蔬菜包馅做饺食用,亦可在正餐之外添加适量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及纤维素摄入的不足,进食瘦肉、鱼类、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选用藕梨粥或萝卜乌梅饮。

2.3.2皮肤护理注意皮肤清洁护理,洁肤后可c搽少许润肤霜。

2.3.3排便及肛门护理若排便困难,可用开塞露或甘油纳肛,不宜服用泻药,便后清洗臀部,肛周搽少许红霉素软膏,防止肛裂。

2.3.4针灸方法取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中脘、内关,用补法。三棱针点刺四缝挤出少量黄白色液体,3日1次。亦可采用艾条温和灸法。

2.3.5推拿手法揉板门,补胃经,运八卦,分手阴阳,揉二马,揉中脘。

总结:

小儿厌食多由喂养不当、他病伤脾、先天不足、情志失调引起。因此,在本病治疗护理中以和为贵,以运为健,开胃运脾为基本法则。护理上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结合病因和患儿症状,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辨证施护,如脾运失健型易致水湿不化,积滞停于中焦,不能腐化水谷,故产生或加重厌食,护理上尽量避免餐前进食高糖及高热量食品,因为此类食品可扰乱消化期间移行性复合运动,使胃排空减慢,减少饥饿感,同时易在胃肠道内发酵产气,造成患儿腹胀,影响食欲。同时做好日常起居和情志的调护以运脾化湿,理气导滞。脾胃气虚型是先天不足,又后天多补求弊,致使脾胃虚弱不和,纳运失常,护理上按照健脾益气,佐以助运的方法,指导家长做好饮食、情志的调护及对症护理,通过对患儿心理上的抚慰、疏导、鼓励等心理治疗,使患儿自主神经兴奋,消化液、消化酶分泌增加,肠蠕动增强,并使其树立了多吃饭、长身体的强烈欲望,促进了胃肠对食物精华的消化吸收。胃阴不足型因过食辛热之品,耗伤了胃阴,在护理上特别注意饮食的调护和皮肤的护理,从而达到了健脾益气、清热养阴、养阴生津、生津益胃的目的。中医辨证施护在60例小儿厌食症应用中提高了疗效。

参考文献

[1]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

[2]刘金,徐辉甫,孙环等.开胃消食糖浆结合辨证施护治疗小儿厌食疗效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8,23(1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