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伟(伊春市桃山林业局黑龙江伊春152514)
中图分类号:Q949.6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0000-01
一、红松早期生长和光照
红松人工幼林早期树高生长明显,可区分3个阶段:1~5年为慢生期,5年生全高仅20~50厘米;6~10年生为渐快期,但10年生全高也仅1~1.5米;10年生以后为速生期,年平均高生长达30厘米,少数50~60厘米。红松这一逐年高生长过程,是在少受其它植物挤压下进行的。红松耐庇荫的能力,据测定,针叶最低相对需光量约为15~20%,可以说明红松在林下更新能忍耐的光照强度。当更新苗进入速生期后,光照需求量增大,对光照强度的反应敏感。据实地观测,皆伐迹地上营造的11年生红松幼林,受天然生长起来的灌丛和阔叶树对其庇荫的影响显著。凡四周有阔叶树、灌丛庇荫而上方受光的红松,树干最高,生长最快,干形最好,冠幅大小也适中;全光条件下生长的红松,生长量虽然较高但干形较差;生长最差的是受上方阔叶树的庇荫。
二、红松林天然更新的过程
红松林的天然更新,因所在类型不同而有较大差别。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分布广、面积大的有四个类型;陡坡柞树红松林,分布在山脊或陡坡干燥砂质残积土上,多构成红松纯林,间生少量柞树,很少有其它树种;斜坡椴树红松林和缓坡枫桦红松林分布在斜、缓坡地带,土壤比较深厚,相应阔叶树比重增多,构成典型的阔叶红松林;平坡云冷杉红松林位于阔叶红松林与谷地云冷杉林交接地带,红皮云杉在组成中占优势,红松只在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方生长。
(一)原始林下红松的更新红松林下有校多幼苗发生,说明红松种源充足,幼苗的生长在10~15年内尚能忍耐较弱庇荫而正常生长,但以后随苗龄增大,需光量增强,林内光照的不足,只有部分能进入下一组龄组。这一状况只有改变林内光照(如择伐或风倒)才能停止。按红松耐荫程度,可大致以10~15年为界限,之前称幼苗阶段,较耐荫;以后需要更多光照,可称幼树阶段。
(二)择伐迹地红松的更新择伐迹地天然更新数量和过程因类型不同而各异,更新总株数或红松更新数量均以柞树红松林最多,其次是椴树红松林和云次序杉红桦林,最差的是枫桦红松林。同一类型,不同保留疏密度也不相同。从各类型分析,一般以保留疏密度0.3~1.4~更新株数最多。在这一情况下,既能抑制杂草灌木的大量滋生,又适宜红松生长能耐一定庇荫的特点。林下更新幼树总的趋势是以6~10年生的株数最多,尤其柞树红松林和椴树红松林,林冠疏开后,有较多的11~15年生以及31年生以上的幼树。择伐后,红松等保留木直径的生长量,在所有类型中均较伐前有所提高。
(三)皆伐迹地红松的更新(1)新皆伐迹地阔叶树的更替:红松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不论是否保留母树及伐区宽窄和作业方式的不同,红松不可能迅速恢复,而是发生着阔叶树种的更替现象。小粒风播程子于皆伐后天然更新最为显著,但采伐后第一年林墙前方的杨、桦母树往往不能大量结实,要经过一年的恢复,才能有较多的结实,故采伐第二年表现出更新数量特别多,因逐年采伐迹地生草化在加强,对于天然更新起着抑制作用。(2)老皆伐迹地杨桦林内红松的更新:老皆伐迹地或少红松及云冷杉的更新。尤其在附近有残留红松母树或红松林择伐林的地方,杨桦林下更新的红松幼树生长茁壮,不仅有更新层,而且明显进入演替层。位于山上、中坡的柞树红松林的椴树红松林类型的立地条件,红松更新数量最多。位于山下坡枫桦红松林类型的立地条件,由于林下杂草繁茂,红松更新数量很少。老龄杨松林下(柞树红松林类型),更新幼树最大年龄的达30年以上,已进入上层林冠,生长稳定。
三、阔叶红松林的恢复措施
小兴安岭红松主伐方式是径级→择伐→小面积皆伐→大面积皆伐→采育择伐→多种主伐方式。红松林采伐破坏最严重的是大面积皆伐和火灾所发生的突发性一次破坏。皆伐或火烧迹地很快为杨、桦等先锋树种所占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有中性阔叶树和红松等针叶苗的发生。即令皆伐迹地栽上红松、落地松、樟子松等人工林,杨桦等树种也会相应地同时侵入,与栽植的针叶树形成混交林,如不及时抚育,这些针叶树往往处于被压状态。
(一)红松择伐林的改良由于红桦林木的大量采伐,一般多构成以阔叶树为主、林木大小和年龄极不规早的混交林,林木稀疏不均,卫生条件不良。如前所述,林内红松更新比较好,保留木生长相当快,一般适于采用“改良伐”为主的方法,改良伐系重点伐去劣质林木。
(二)红松林老皆伐迹地的恢复小兴安岭的杨、桦、柞等阔叶林约100万公顷,主要是阔叶红桦林经过皆伐、严重破坏和大面积火烧后在森林恢复过程中形成的先锋群落。木林的演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为杨桦单层林,杨桦尚处于高生长过程,林下没有或正在发生着红桦及云、冷杉幼苗的更新;中期阶段,为二段林层结构,主林层阔叶树高生长基本停止,一般高达15~20米,胸径10~15厘米,次林层为红松或云、冷杉,高2~5米,末期阶段,红桦或云、冷杉已进入阔叶林层构成混交,中层和下层均有针叶树更新的幼苗幼树。由于初期和中期阶段。
(三)皆伐迹地的人工更新1.红松的成林:红松林皆伐后1~2年内,草本和灌丛覆盖度仅30~40%左右,4~5年以后,便形成紧密的草丛,草根盘结加强,因此,迹地人工更新不能迟于当年或次年。人工更新的红松,幼林早期生长缓慢,更新后5年尚未摆脱杂草的威胁,10年生仍处在灌木层中,迹地天然植被的繁茂滋长,强烈抑制了栽植的红松幼树的生长。红松栽植后要连续抚育4~5年。重点是排除迹地植被的竞争。为促进红松生长,加快成林,根据前述红松对光照要求的特点,应坚持“上方透光,侧方护荫”的原则。2.红松的成材:人工红松幼林高达2~3米,在上方透光的前提下,早期分杈比较普遍,严重影响干材质量和高度。分杈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松梢象危害。为保证红松的成材,红松幼林上方阔叶树的透光应以既能防止虫害发生,又能保证红松的正常生长为标准确。1984年带岭林业局环山林场对一片红松人工林进行了不同强度的透光抚育。经过踏查后分别阴、阳坡在山的中、上部范围内,选择上方透光郁闭度不同(0~0.2、0.3~0.4、0。5~0.6、和0.7以上)的地段,每地段包括红松400株左右,用木杆准确测其近5年高生长量,同时观察是否因受害而分杈。根据方差分析,红松近5年高生长量与郁闭度的关系是:(1)阳坡上层郁闭度0~0.7以上,生长显著下降;(2)阴坡上层郁闭度0~0.2之间,红松高生长最大;0.7以上生长量最小;0.3~0.6居两者之间。红松人工林杈干率总趋势是随上层透光增大而加大,阳坡明显高于阴坡。如阳坡上层郁闭度0~0.2,杈干率为71.4%,0.3~0.5杈干率为41%,比阴坡同一郁闭度下的杈干率高2.5~2倍。由此说明,光照对红松生长和杈干率均系正相关。怎样控制光照既有较高生长量,虫害又不甚严重,经综合分析比较,结论是:阳坡上方郁闭度应维持在0.3~0.5之间,阴坡可小于0.3或全光。
近年来,红松人工林中又新发现一种危险性传染病害——红松流脂溃疡病,小兴安岭红松人工林中几科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病害发生在15~30年生红松人工林的立木上,主要危害主干,严重者发病率达80~90%。树干被害后皮部失水、下陷、收缩,导致棱形扁干或畸形,甚至树干细矮,严重的环截树干,输导组织被破坏,整株枯死。据调查,同一立地条件下,红松纯林发病率高,有阔叶树混交的林分发病轻;混交林中伐除上层阔叶树越多,郁闭度越低,发病越重。凡100%伐除上层阔叶树,不仅会招致喜光害虫松梢现象的危害,而且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