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君广西苍梧县狮寨镇庆安小学543100
【摘要】智障儿童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适应能力比正常儿童要差,常被人冷落、歧视、嘲讽,伴随他们的是过多的打击和创伤,使他们形成了消极的自我观念,从而产生自卑感,丧失自信心。教师应通过保护其自尊心、赏识他们、解除心理枷锁、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他们在学习、生活上获得成功。
【关键词】智障儿童;自信心;适应社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5-267-01
自信心就是个人对自己有信心,做任何事都敢于表现,会表现,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智障儿童生活在智力正常的普通人之中,要他们适应周围的环境必然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其中有些是普通人难以想象到的。面对社会,智障儿童在很多情况下会感到无能为力,久而久之便会产生自卑等消极情感,缺乏自信心。而培智教育,最终目的是让残疾学生树立信心,认识自身价值,自理、自立走向社会,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自信,关键在于教育。
一、保护自尊心是培养智障儿童自信心的基础
俗话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自尊心是学生成长的精神支柱,是他们自我发展的动力。智障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最大变化、最不稳定的时期,此时尚未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非常在乎他人的看法,而智障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受到别人的歧视,社会上一些人常怀着异样的眼光对他们指指点点,以及一些无知顽童的故意捉弄等,这些都有意识、无意识地伤害了智障儿童脆弱的自尊心。一些智障儿童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会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否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一个累赘,从而产生消极情绪,缺乏自信心,丧失前进的勇气和热情。
所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就得从智障儿童正常的学习生活的细微处,以满腔的热心、爱心去爱护和保护智障儿童的自尊心,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灵的互动,使学生渐渐形成自信心。
二、赏识是培养智障儿童自信心的灵魂
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作为社会的个体,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行为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扬,智障儿童也不例外。在得到别人赞扬的同时,他们也充分肯定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在进行赏识教育时,笔者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鼓励和赞扬
每个孩子都喜欢被表扬,尤其是在自己的同学、父母面前更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认知都起着暗示作用,一个孩子如果每天面对的都是指责、批评,就会得到一种而且也是唯一的信息:“我不行。”久而久之,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就会产生怀疑,心理就会压抑,情绪就会低落,随之而来的就会自卑、孤僻、自甘落后。反之,时常赞扬学生,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就能使他们时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就会肯定自己,认为“我能行”,树立起“我一定行”的信心。
2.发现和挖掘
教师除了要全面关心每一位学生外,更要细心扶持那些自卑感严重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正面引导,给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之克服缺点,战胜自己。
笔者所教的班级中有个女孩,自卑感特别严重,每次上课提问她时,还没等问完问题,她就惶恐地用小指头指着自己,意思是说她不会。刚开始很令人生气,老师还没问呢,怎么就知道自己不会了?后来,静下心来一想,这是因为她太自卑了,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要帮她改掉这个毛病,关键是要帮助她建立起自信心。于是,笔者就换一种眼光去发现她身上的闪光点:虽然语言能力比较差,可是她绘画能力不错,画出来的作品总是活灵活现,何不开展一次美术作品展览会,趁机表扬她,帮她建立起自信心呢?在那次活动中,看到教师赏识的目光,看到同学们个个向她竖起大姆指并热烈地鼓掌,她开心地笑了,第一次沉浸在被尊重的气氛里,体会到被人赞赏的喜悦。打那以后,她一有小小的进步,就及时地表扬她,她渐渐地不再畏畏缩缩了。
三、解除心理枷锁是培养智障儿童自信心的关键
心理学家说:“生理的疾病损伤健康,而心理的病症却会危害灵魂,甚至毁灭整个人。”心理对人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呢?“杯弓蛇影”的故事就说明心理暗示给人带来的心理伤害。
学生年龄小、好动、不甚懂事,难免有做错的地方,教师的对他们不要轻则批评,一出口就是“你真笨”“真没出息”,或者干脆用轻视的目光看着他,放任不管,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自信心自然受到影响。笔者发现有些学生能力差,不是因为不用功,而是被自卑、羞怯、焦虑、恐惧等过重的心理负担压垮了,他们害怕被人耻笑,总是不敢去尝试,在成功面前总是选择放弃,从而无法体验成功的喜悦,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中。
教师不正确的评价也会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有的教师总是喜欢以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优、良、差三类。这无疑是给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戴上心理枷锁,给学生带来“我不会”“我太笨”等消极的自我暗示,损伤他们的自信心。记得一位教育学家说过,“只有不好的教育,没有不好的学生,有的学生固然学习成绩不好,可是他也许很有音乐才能,或者富有美术天赋”。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以他们的特长为斧头,帮助学生砸碎心理枷锁,逐步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四、成功走向社会,是培养智障儿童自信心的有力保证
社会、自然是智障儿童塑造个性、形成品质、养成习惯、发展能力的重要场所。要让学生在各方面都健康发展,走向成熟,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身价值。
1.注意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智障儿童在学习生活自理的过程中,不仅发展了身体各部分的功能,而且扩大了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使他们能够不断认识自己的力量,体验成功的喜悦,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积极参与生活的兴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鼓励智障儿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千万不要对他们百般宠爱,有求必应,给其喂饭、穿衣、洗漱,剥夺了他们学习、训练和实践的机会。
2.注意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具备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保障。智障儿童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知识面比较窄,他们往往缺乏主见,易于轻信和依附他人,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所以教师必须加强智障儿童的自我保护教育,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使他们在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中,面对复杂的社会,能明辨是非,避免上当受骗。
3.注意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
培智学校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劳动训练,为学生制定合适的人生目标。如,毕业以后做家政服务、到一些工厂做简单的手工操作活儿、到饭店给厨师打下手等。把智障儿童培养成自尊、自爱、能自食其力的人,成功走向社会。
总之,智障儿童的自信心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要教师坚持不懈,努力给智障儿童以信心和希望,就能让他们成为一个自信的人,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南京师大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肖非,刘全礼.智力落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