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

邹文1范洪波1黄芳2

1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653100

2云南省玉溪卫生学校653100

【摘要】:目的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42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n=21)和观察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n=2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长均比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对于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效果尤为显著,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而促进患者身体快速康复,在临床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胃癌;癌前病变

早期胃癌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生的主要位置包括胃粘膜层和黏膜下层细胞浸润,而随着近几年来内镜检查技术不断发展和更新,对于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等疾病上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这也为制定治疗方案上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1]。临床对于此病通常是采用手术治疗方案,常规手术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由于需要切除胃部正常组织,也会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有研究发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治疗该病上具有良好的效果[2]。鉴于此,本次研究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展开相应的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急诊科收治的46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通过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此病症,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伴有心、肾及肝等重要器官存在严重不全者予以排除。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划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3.15±4.02)岁;对照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4.05±3.89)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入选患者均在手术之前予以相关检查明确患者病变部位、深度及形态,并观察患者壁外淋巴结有无存在肿大现象,为其讲解手术风险。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予以气管插管全麻,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对肿瘤浸润与邻近部位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探查,术后常规抗感染处理、止血以及补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于胃镜前端部位置于一个软式透明帽,行气管插管全麻,指导患者采取左侧卧位,于病变部位的表面喷洒靛胭脂确定病变范围,并做好电凝标记处理,使用玻璃酸钠、生理盐水以及甘油果糖混合液,采用多点注射法于病变邻近标记部位外侧上,每次注射剂量约为2ml,使病变部位得以突出,使用高频电刀沿着标记位置的外侧呈环形切除直到黏膜下层,剥离黏膜下部,在剥离时需间断性的将混合液注射其内,使病变黏膜一直呈现突出状态,以确保病灶完全切除,在剥离病灶时需注意止血,若出血量较多,则予以电凝止血,之后则做好抗感染处理。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

观察组手术时间(52.36±5.47)min,术中出血量(75.45±11.05)ml,住院时间(5.11±1.32)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121.30±13.25)min,术中出血量(150.36±20.14)ml,住院时间(8.69±2.45)d(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中发生1例胃出血、0例胃狭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3例胃出血、2例胃狭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1%(P<0.05)。

3讨论

对于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能够提高五年内的生存质量,而在治疗前需予以胃粘膜活检病理检查[3],但由于受到取材限制,大部分患者在初次诊断上常被判定为上皮内瘤变,也就是出现了误诊、漏诊现象,导致高级别瘤变未完全诊断出来,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临床上应用的内镜下活检则可刚好弥补此缺点,可有效明确患者的病变情况。同时本次研究中显示观察组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这与刘晓凌[4]研究报道趋于一致,可见该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方法通过在内镜视野下采用高频电刀,逐层分离胃肠道病灶及黏膜下层,能够获得将病灶完全切除的效果,同时也能够确保有完整的病理组织,方便后续临床明确患者肿瘤病理分化与浸润深度等情况,进而评估其预后效果,防止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以此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综上所述,针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伟,郝璐,施新岗,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价值[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7,38(7):923-927.

[2]李军,施毅卿,姜松耀.内镜辅助胃癌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效果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6):637-640.

[3]孙运军,刘松,李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疗效及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25(9):45-49.

[4]刘晓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技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8):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