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外墙防渗漏技术的应用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建筑工程施工中外墙防渗漏技术的应用探究

葛浩然

中城建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外墙施工处理的过程中,必须重视防渗漏技术的应用,从而在保证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条件的同时,提高其使用价值,更好的发挥出施工技术优势。由此,本文从产生建筑外墙产生渗漏的原因条件入手,对工程施工建设中的防渗漏技术进行分析,并针对结构砌筑、保温层处理、装饰面优化这三方面内容展开详细探讨,为相关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内容。

关键词:建筑工程;外墙施工;防漏技术

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我国建筑工程的总量不断提升,也使人们更加关注建筑的使用质量条件。由此,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单位,必须对自身的施工技术进行升级,使建筑在使用中能更好的发挥质量优势,体现市场价值。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当前的施工条件与问题中进行有效的总结分析,从而更具针对性的采取技术措施进行优化。

一、建筑外墙渗漏的发生条件

建筑外墙的防渗漏水平,是其施工质量与使用价值的重要体现点,可以视作工程施工的核心内容。在其发生条件上,可以大致总结为以下几点内容。其一,由挖墙装饰面缺陷导致的渗漏问题。施工中,如果外墙装饰面的施工方法不严谨,或是在材料使用上存在不足,势必会在外墙面上出现表皮脱落的问题,并通过外墙饰面材料的粘着度缺陷而引发相关的裂缝与渗漏问题[1]。

其二,建筑外墙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加大,如果内嵌的密封材料没有足有的水密性,或是处理方式为按照工程施工管理规定执行,也会在使用过程中,引发应力改变,并最终导致结构开裂,引发渗漏。

其三,建筑的外墙体上,需设置相应的门窗结构,以此保证工程的完整性水平。而在技术处理中由于设计内容的偏差与施工安装中的漏洞,会在窗体与外墙体之间产生缝隙,并直接导致雨水的渗漏。同时,这一问题也同样会发生在与外墙体相连接的管件材料的处理中,如脚手架与电气设施的安装与结构设计内容不相符等内容,都会在重复的施工活动中,对外墙体的嵌密性造成影响。

其四,建筑外墙体的基本结构条件,会对其密闭性水平产生影响,如果结构中的拉筋环节没有得到适当的技术处理,在内外温差的影响下,会在连接处出现明显的结构收缩缝。另外,在结构砌块的处理中,如果与横梁、底板之间存在缝隙,或是砂浆处理不当,都会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风化,并为建筑外墙体的防渗漏功能埋下隐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引发安全问题。

二、建筑施工中外墙防水的技术措施

(一)加强砌筑与封堵,提高结构稳定性

建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环境条件的长期影响。因此,在进行建筑外墙结构的防渗漏施工管理工作中,需对建筑所在地区的环境条件进行充分的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挑选建筑材料,使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长效的发挥功能作用,从而保证整体建筑结构在功能性上的发挥。

例如,在施工的材料选择中,需根据混凝土材料的“热缩冷张”现象,有针对性的完成混凝土材料甄选,并使用红砖作为混凝土的配合材料,对整体外墙的结构条件进行优化,使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发挥出结构性优势,在降低发生渗漏问题的同时,强化其强度水平,在使用过程中展现出更好的建筑质量条件[2]。另外,如果建筑所处的环境条件较为特殊,还可在整体建筑外墙结构中,增加以钢丝材料为基础的网状结构,从而在网状稳定系统的应用中,使墙体的密度与稳定性得到强化,更好的防止结构开裂问题的发生,降低结构缝隙发生的概率。

施工技术管理中,需指定严格的强度等级管理规定,并对不同密度条件的混凝土砌块结构进行有效的区分,通过分级化处理,优化砌筑过程中的合理性。同时,在工程进度管理工作中,需将工作日作为基本计量单位,使每天的进度条件保证在1.4m高度内,并在整体砌筑高度达到底梁上200m时进行停整,维持7个工作日的稳定时间,以此为后续的施工内容创造更加稳定的工作条件。施工中,还需对结构处理的细节问题进行优化,尤其是在结构砌缝时,需保证混凝土的均匀度,在没有疙瘩的条件下,维持5mm的涂抹厚度,并在密实填嵌中,预防渗漏。

(二)优化保温层防水,降低墙体腐蚀度

气候季节性明显是我国典型的环境特征,因此在进行建筑墙体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在外墙结构中增加相应的保温层,从而保证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保温效果。通过保温层的创设,可以有效的减少室内热量条件的流失,并尽可能的使室内温度维持在恒定的条件下[3]。然而,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保温层渗漏的问题,并导致不同程度上的开裂,不仅在保温效果上无法实现结构的基本功能,甚至优于开口与裂缝,会导致外部环境中的雨水对建筑结构的侵入,并造成墙体结构的腐蚀,最终影响建筑的使用安全。

由此,需在进行外墙保温处理的同时,对保温层的防开裂条件进行优化,并尽可能的减少雨水条件与自然环境对建筑墙体结构造成的侵蚀效果,提高建筑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施工技术手段的引导下,可以建筑材料进行适当升级,通过玻璃纤维网格结构,对材料质量进行优化,并根据工程的建设成本与环境需求的条件,使用热镀锌降低腐蚀的影响,并在产生少量裂缝时,防止其在腐蚀影响的进一步扩大[4]。在使用此类材料的过程中,需对分布条件进行合理分析,尤其是在预应力条件复杂或是外墙结构的关键点,必须在网络结构中保证材料的长度,以此发挥出防护的基本功能作用。在建筑通风口语门窗材料的衔接上,也需重点进行处理,通过连接点的网状结构优化,使保温层的密闭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并减少外墙体对门窗结构的预应力。

具体施工操作中,应保证抹灰处理分两次完成,并根据建筑楼层的分段条件,将抹灰的厚度条件控制在2-4mm的区间内,在完成初次涂抹后,应在完成抗裂砂浆的固化后,进行铺网钉施工,且在完成网钉处理与相应的质检工作后,进行二次涂抹。在第二遍的涂抹过程中,其材料的强度需由于一遍涂抹中的材料水平,并且在厚度条件上,达到5-7mm的标准,从而保证抹灰与钢丝网之间的粘着力水平。

(三)强化细节化管理,善用辅助性构件

进行建筑外墙体施工的过程中,需将在窗台的搭建上进行优化处理,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外墙体完成防水功能的构建。在方法上,需将窗台边缘设置维护性,并设置长2cm、宽10mm、深10mm的导水槽结构,通过对雨水天气下的有效引流,降低窗台等结构的存水条件,从而提高防水性。同时,在进行外墙赚钱铺贴的过程中,需对接缝处进行整理,并尽可能的提升砖缝之间的密实度条件,并使用高分子益胶泥材料作为外加剂,补充砖面水泥得强度。为此,还需在整体的规格参数上,保证各个砖缝的匀一度与平滑性。另外,在完成门窗结构安装后,可使用聚氨酯泡沫等材料对缝隙与凹槽等位置进行填充,从而有效的减少水分的沉积与浸侵。

为保证外墙体结构的防水效果,需在各个墙体的孔洞中,进行优化处理,在清理洞中杂物的基础上进行封堵,然后通过有效的防渗漏试验,验证防水处理的合理性水平。另外,在进行施工中,需在设备安装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完成管线空间预留管理,从而在合理执行和工序条件的同时,防止对基础施工进行拆毁重装,提高外墙体结构的完整性。而在完成安装后,还需对管线与设备的墙体接口出,进行防水处理,从而保证整体结构的密闭性水平。

(四)完善外墙装饰面,巩固防水层结构

建筑外墙饰面,是表现整体外观的关键,不仅要具有整洁、美观的观赏效果,同时也需要在结构与施工技巧上进行优化,配合整体建筑外墙体的防水施工,保证其功能性的有效发挥。

施工中,进行外墙装饰面的施工前,需对外墙体表面进行净化处理,清理掉表面的杂物与粉尘,在剔除表面松散物的同时,保持表面的平整洁净,并通过施工前的洒水养护,使其始终保持湿润的状态,能表现出更好的黏着力,从而加强装饰物与墙体之间的黏着力。表面湿度管理中,需将墙体的含水量保持10%-15%的区间内,并在进行抹灰处理前,根据墙面的状态,进行适当的拉毛处理,从而增加摩擦力,强化结构中的稳定性条件。另外,在对饰面材料进行管理时,也需在施工前进行充足的浸泡,并在完成对其结构优化与调整后,进行晾晒烘干,然后再投入到工程的建设活动中。完成整体施工后,还需对饰面进行适当的养护,从而尽可能的延长其使用寿命条件。

总结

建筑外墙在结构上并不单一,由剁成结构组成,而实现建筑外墙的防水处理,必须在综合性的技术条件下,形成整体的协调,从而更好的展现出防水防渗的功能性优势,发挥出优势的市场价值。而实现技术条件的升级,不仅是提高建筑工程技术发展水平的基础,也是推动我国整体建筑工业进步的必要条件,必须得到技术与研究人员的重视,并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与尝试。

参考文献

[1]都志强,李刚.不同外加剂掺量对喷射混凝土抗渗透性和耐久性的影响[J].当代化工,2018,47(09):1853-1855+1859.

[2]彭孟啟,曾毅,李正茂,等.复合外加剂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8,27(04):62-63+57.

[3]徐建.房屋建筑工程中防渗漏施工的重要性与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7):107.

[4]邢建军.外墙渗漏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18):179+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