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学校610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级医院也开始使用新型管理系统,计算机应用能力成为医护工作者必备的基本能力。在医学类中职学校中,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地位显著提升,但其教学过程仍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职学生社会竞争力的提升。基于以上情况,本文对医学类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关键词:中职教育;医学类学校;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教学
计算机应用是医学类中职学校中的一门公修课,主要目的为提升学生使用日后工作相关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是一门着眼于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的基础课程。在当今医护行业中,基础医学相关专业能力不再是人才选拔的唯一标准,新时代的医护工作者还需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接受新事物的学习能力。因此,医学类中职学生为提高个人竞争力,就要重视计算机应用的学习,中职教师也要竭尽所能帮助学生充分学习相关知识。
一、目前医学类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暴露的问题
(一)学生能力水平相差较大
近年来,高等院校的自主招生范围不断扩大,吸纳了大批优秀学习,这对中职招生工作造成了一定冲击,人才的流逝导致医学类中职学校的招生门槛已在降低,招入众多基础能力薄弱的学生,导致各学科教师的教学难度都有所增加[1]。在教导这部分基础能力不足的学生时,许多教师还发现学生很少会配合教师的工作,很多学生都将计算机应用课程当做无用的“装饰性”课程,并不愿花费心神去学习。
与此同时,由于医学类中职学校的招生范围较广,学生群体中既有来自城市从小接触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也有来自落后农村计算机零基础的一部分,这无疑是为教学增加了挑战。
(二)教材内容未作及时更新
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补充解释,一门课程的教学与考查都是要以教材为依据的,然而由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过快,计算机应用课程教材的更新很难跟上其节奏,加上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均,医学类中职中该课程的教材更是延用数年前的陈旧版本,早已与社会实际脱节。
比如,中职计算机应用的教材中花费大量篇幅去教导学生如何操作WindowsXP系统的计算机,然而这一版本的操作系统已逐渐面临淘汰,除却几年前微软公司推出的Window10操作系统,现在大多数办公电脑都使用Windows7操作系统。若是教师使用教材中设置的内容进行教学,是无法准确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的。
教学硬件设施较为落后
(三)相比于教材的修订不及时,硬件设施的更新更是难上加难,许多医学类中职学校中用于计算机应用教学的设备还是十数年前的机型,许多现代医学中使用的软件甚至不能与之兼容。这是由于学校将大部分教育资金投入到医学类专业课程上导致的,学校对计算机应用课程的不重视使得该课程的各项教学条件都不能得到良好维护。
这部分严重落后于时代要求的计算机设备阻碍了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使得中职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无法得到足够的实战练习,更加打击了医学类中职学生的学习计算机应用的积极性。
(四)教学模式缺乏生动变化
在目前的医学类计算机应用课堂中,中职教师虽然会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但大多都只是将多媒体设备用作演示功能,本质上与讲授式教学并没有什么不同,未能体现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调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是被动地接收知识,效率十分低下[2]。同时,由于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便是培养学生的应用内里,因此这种缺乏实践训练的教学模式是偏离教学初衷的。
二、改善医学类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教学的措施
(一)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
医学类中职学生在踏入校门时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是教师无法改变的,只能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去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的覆盖面积可以遍及每个层次的学生,遵循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去帮助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要求的水平。
因此,中职教师在正视开展每一章节的教学时,一定要摸排清楚每位学生的能力状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3]。比如,在进行Office应用教学时,教师可先挑选出基础较好的学生作为自己的助手,将剩下的学生划分为数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一个“助手”。在每一小节的教学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可通过学生互助的形式去帮助基础水平较差的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在进行上机操作练习。
(二)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凭一己之力去改编整本教材是不现实的,但是教师可以针对教材中与现实条件严重不符的内容进行补充,让学生掌握灵活应对计算机应用需求的能力。依旧拿Office办公软件为例,该软件的2007版本与2017版本具体内容不同,并且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可使用的功能也不同,并且在可视的未来中,该软件必定会持续更新版本。此时,教师可以用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总结各版本内容的不同,让学生认识其发展趋势,了解每次更新之后的优缺点,最终系统地掌握其中功能变化规律,实现灵活应用。
(三)合理分配资源,更新设备
教学硬件设施的更新不是短时间内可实现的,因此,中职教师应另辟蹊径,一边不断提出有关计算机设备更新的诉求,一边加大对身边潜在教学资源的利用程度。比如,教师可将计算机应用的一些技巧制作成微课,虽然学生不一定拥有私人电脑,但是智能手机是已经普及的,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观看相关微课,虽不能真实地动手操作发现问题,但是也可以模拟实战。等到学校更新了计算机设备之后,学生也可立即试验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实现高质量的实践学习。
(四)创新教学模式,寓教于乐
在其它软硬件条件都具备后,教师还要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医学类中职学生真正能从计算机应用课程中学习到工作所需的技能[4]。在操作型教学中,中职教师可使用任务驱动型教学,在理论讲述清楚后,为学生布置灵活多变的操作任务,让学生亲身实践。此时,中职教师需注意,首先问题的难度要适宜学生水平,其次任务的内容要趣味十足,让学生能够持续保持充足的兴趣,最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课程完成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并予以鼓励。这样一套流程下来,医学类中职学生可以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完成课程要求的操作训练,掌握全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医学类中职学生顺利就业必备的一项能力,也是其在日后工作中离不开的辅助工具。面对如今学生能力水平相差大、教材陈旧、教学设备落后与教学模式缺乏创新的状况,中职教师应作出力所能及的改善,在要求学校为计算机应用课程提供硬件设施支持的同时,对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进行更新,实施与时俱进的因材施教式教学,帮助医学类中职学生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秀媛.卫生类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摭探[J].成才之路,2018(29):47.
[2]王娜,安卫东.卫生类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如何实现有效性[J].中国新通信,2017,19(19):138.
[3]董艳丽.探究式教学法在医学专科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实践和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05):5-7.
[4]卢明星.医学类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11):1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