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集中供热发展几个问题的研究刘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对城市集中供热发展几个问题的研究刘伟

刘伟

河北省武安市建设局武安056300

摘要:本文结合河北南部某城市在城市集中供热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对北方地区中小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热源、管网、运行体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中小城市,集中供热,热源、管网、管道,运行体制,价格机制

城市集中供热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北方地区大力发展集中供热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国家节能减排要求。

在我国北方许多中小城市,集中供热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北方某小城市为例,结合笔者在供热系统工作经验,探讨一下北方地区中小城市集中供热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

如图所示城市处于太行山隆起与华北平原沉降带的接触部,属山区县(市),总体规划定位为河北西南部地区的区域次中心城市,以发展冶金工业和商贸物流业为主的中等城市。

2010年建成区面积25平方千米,城市人口达20万,预计到2020年规划期末建成区面积达到36平方千米,城市人口达到30万。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至13.5℃,极端最高温42.5℃,极端最低温—19.9℃,年平均无霜期196天。

一、供热现状

1、热源、供热面积发展

该城市在集中供热发展初期,就确定了“热电联产、以热定电、综合利用”的原则,明确以城市周边3个热电厂为主要热源,划分供热区域,满足市区供热需求。

一九九六年,在城市西部以热电厂A为热源,当年实现集中供热面积约10万平方米。城市东部区集中供热于一九九九年开始实施,以热电厂B为热源,当年实现集中供热面积10万平方米。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城西热源(热电厂A)已建成120万平方米热交换站二座、建100万平方米热交换站一座,供热能力达240万平方米,供热半径5公里。城南热源(热电厂B)已建成100万平方米热交换站一座、80万平方米热交换站一座,供热面积约45万平方米。目前,该市整体铺设供热管网总长度183公里,其中蒸汽管网为12公里,热水管网为171公里,供热入网面积约220万平方米。城北热源目前正积极寻求加入城区集中供热系统。

2、供热体制

目前该城市已有两个热源向城区供热。其中城南供热(热电厂B)为热电厂自产自销,城西供热为热力供应站向热源(热电厂A)购买蒸汽供热。

二、存在主要问题

1、体制

和许多地区一样,该城市供热体制改革尚在推进过程中。现有的两家热力公司十几年来互相竞争,相互激励,为城区集中供热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在管网建设上存在相互推诿、建设质量不高、重复建设等现象,在设备更新和管网维护上存在“等”、“靠”等现象,同时也存有产权责任不清,缺乏专业化管理、财政负担过重、政府行业监管渗透力不足等等问题。

2、热源

随着城市发展,城区面积迅速增大及人口增多,热源负荷也在迅速提升,但仍然相差很远,目前的两个主要电厂热源已无法满足城区集中供热持续发展的需要。

3、管网

在新城区及重要地带的主城区,随着城市道路、小区的建设,供热管网相对发达,而在平房、老房居多的旧城区发展落后,群众要求加入集中供热的反映也非常强烈。同时,在供热管网初建时,一些地区的居民密度一般相对较小,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层建筑和高居住密度小区的大量出现,使得许多地方原有管网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供热需求要求,也亟需管网更新。

4、管道

在一些管道埋设较早的地区,供热管道已经运行了十几年,由于管网初建期的施工经验、技术、管材所限以及运行管理、管道维护等种种原因,现在一些地方的管道已出现了老化、腐蚀、泄露等现象。同时,在城市的飞速发展建设过程中,市政、民建等土工作业时,外力破坏供热管道引起管道破损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三、集中供热未来发展探讨

1、供热体制改革

笔者认为,城市集中供热是公益事业,实施供热体制改革,理顺供热机制是城市集中供热健康发展的头等大事。

首先必须实行“热”、“电”分离,即热力公司与热源电厂分离,避免热电一家产生的诸多问题。

以该市为例,应成立总的热力公司,综合管理全市收费、管网建设、修建、蒸汽买卖、蒸汽调配以及协调等工作。热力公司可以下设城西、城南、城北三个热力站,结合热源位置、蒸汽量等划分供热范围。同时,应考虑将来将全市市政热力管网整合,统一归热力公司管理。将目前分散发展,分片发展的热力管网转变为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综合发展且全线贯通的大环路管网。避免出现新城区抢着建,老城区没人管,同时可以避免出现重复建设或管道维修不及时现象。而在未来管网的铺设延伸方面也可以有明确的发展时间表,对尚未实现集中供热区域的人民群众有明确的交代。在全部管网贯通后可分别在多个热源留接入口,形成多热源并联入网。

2、整合热源,引入汽源(热源)竞争机制

在全市供热管网贯通后即可引入汽源(热源)竞争机制。将周边三个热电厂蒸汽与市供热管网全部联通,一个热源的设备出现问题,或蒸汽量不够,或汽价太贵,即可引入其他热源进行补充。同时,在一些现有管网发展难以触及的老城区以及距离电厂热源较远的地方应考虑加设集中供热锅炉房热源,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3、理顺供热价格机制

对热源蒸汽费的调价和采暖费的调价都要开听证会,由电厂和热力公司同时向物价部门上报成本,并同时进行批复,避免蒸汽费单方面调价引起的采暖成本增高等现象。同时在采暖费、蒸汽费定价方面应遵循国家政策并参考周边相近地区的标准并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

4、加强供热管理,推进计量计价,降低供热成本

在许多北方地区的中小城市,平房、小二楼等建筑比例较大,而这些建筑相对来说能耗较高,且管道维护管理比较困难。据调查,在图示城市,平房、小二楼占供热结构的60%以上。规范中,每万平米建筑面积每小时使用蒸汽0.5吨标准,而该市则在0.75吨左右,大大超过了运营成本。在对一些城市的供热考察中笔者发现,许多地区对节能型单元的集中供热接入比较容易,而对平房、小二楼经常采用不予接入、调高价格等措施进行限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缓解了供热压力,但也限制了集中供热系统的发展,并且容易引起百姓不满。笔者认为更好地措施还是本着“谁用的多谁付费多,谁损耗大谁付费多”的原则大力提倡并推进计量计价的发展,使温度、费用由用户自己决定,同时也降低了运营成本。另外,还需要使用招投标来降低储备原煤供应价格;加强管网管理降低能耗;更新管道、阀门,防止跑冒漏滴等多种措施来降低供热成本。

作者简介:刘伟,汉,工程师,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