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蛋白酶原Ⅰ、Ⅱ测定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胃蛋白酶原Ⅰ、Ⅱ测定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张淼

张淼(江苏省滨海县人民医院224500)

【摘要】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的含量及其比值与胃癌的关系,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作为标志物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7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和78例胃癌患者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的含量并计算其比值的变化。结果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及胃蛋白酶原Ⅰ与Ⅱ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蛋白酶原Ⅱ水平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Ⅰ与Ⅱ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胃蛋白酶原Ⅰ<70ng/mL和比值<3的患者出现比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蛋白酶原Ⅰ、Ⅱ及其比值下降与胃癌有密切关系,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及普查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胃蛋白酶原胃癌标志物

【中图分类号】R7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7-0011-02

胃癌一直是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往往因就诊晚、临床总体诊断水平欠佳等造成众多病人确诊时已属进展期,且常伴有胃周、腹腔甚至远处转移。30多年间我国从事胃肠病、外科学和肿瘤学的专业人员努力进取,在早期胃癌的诊断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因种种原因目前缺乏兼有敏感性与特异性的早期胃癌标志物,检查手段主要采用内镜直视及活检、胃钡餐X线摄影等的方法,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依然很低,早期胃癌手术率<10%,这与日本的早期胃癌占50%以上相比差之甚远[1]。近年来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的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有研究表明血清胃蛋白酶原可作为胃癌和癌前病变高危人群的血清筛查指标[2]。因此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PGⅠ、PGⅡ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中的表达量,计算PGⅠ/PGⅡ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其差异,进而研究PGⅠ、PGⅡ、PGⅠ/PGⅡ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1病人资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胃病患者,入选所有患者均证实无心、肺、肝、肾等疾病,无高血压高血脂,无内分泌代谢紊乱等方面疾病,无水电解质紊乱,无过敏体质等,三个月内无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及其他特殊服药史。入选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取胃粘膜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胃粘膜组织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并按照中国抗癌协会《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胃癌分册》胃粘膜病变的诊断标准,作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的诊断。共入选239例,男126例,女113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9±3岁;将患者分为3组:第一组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组86例,男46例,女40例,平均年龄58±1.0岁;第二组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组75例,男39例,女36例,平均年龄60±1.0岁;第三组为胃癌组78例,男41例,女37例,平均年龄62±3.0岁。

2.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后进行胃蛋白酶原Ⅰ、Ⅱ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严格按照PGIPGII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PGIPGII试剂盒购于上海艾柯特医疗产品公司。

3.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实验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等级资料采用Wilcconxon检验,多组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法,P<0.05为显著性判断水准。

结果

各组血清PGⅠ、PGII及PGⅠ/PGⅡ比值比较见表1。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组血清PGⅠ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GⅡ水平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PGⅠ/PGⅡ比值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两组间PGⅠ,PGⅠ/PG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PGⅠ<70ng/mL和PGⅠ/PGⅡ<3为临界值,各组血清PGⅠ<70ng/mL和PGⅠ/PGⅡ<3的患者出现例数见表2.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出现血清PGⅠ<70ng/mL及PGⅠ/PGⅡ<3的患者比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各组血清PGⅠ、PGII及PGⅠ/PGⅡ比值比较

讨论

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胃粘膜消化腺特异性产生的分解胃蛋白酶的无活性前体,为由37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多肽链,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2000,属于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人胃粘膜中有7组胃蛋白酶同工酶原,根据生化性质、免疫原性、细胞来源及组织内分布可分成PGⅠ、PGⅡ两个亚群。胃几乎是PG的惟一来源,并且在不同分泌阶段的分泌量会发生变化,血清PGⅠ和PGⅡ反映了胃粘膜不同部位的分泌功能。合成后的PG大部分进入胃腔,在酸性胃液作用下活化成胃蛋白酶,只有少量PG(约1%)透过胃粘膜毛细血管,进入血液,故血清PG浓度可以反映其分泌水平。当胃粘膜发生病理变化时,血清PG含量也随之发生改变。PGⅠ是反应胃泌酸腺细胞功能的指标,胃酸分泌增多PGⅠ升高,分泌减少或胃粘膜腺体萎缩PGⅠ则减低;PGⅡ与胃底粘膜病变的相关性较大(相对于胃窦粘膜),其升高与胃底腺管萎缩、胃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异形增殖有关;PGⅠ/PGⅡ比值进行性减低与胃粘膜萎缩进展有关。本实验中胃癌组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相比,血清PGⅠ水平明显下降,表明胃癌患者胃粘膜分泌能力下降,可能与胃癌患者胃粘膜萎缩、肠化从而分泌降低有关[3];还有报道认为[4],致癌因子使胚细胞中PG基因受损突变,从而失去了分泌PGⅠ的能力;基因突变胚细胞又更新粘膜细胞,使PGⅠ分泌持续降低。PGⅡ在三组中分泌变化不大可能与分泌PGⅡ的细胞广泛分布与胃体、胃底、贲门、胃窦、十二指肠等有关。Dinis-Ribeiro等[5]的研究结果显示,血清PGⅠ≤70ng/mL、PGⅠ/PGⅡ≤3时诊断胃癌的敏感性为77%,假阳性率为27%,阳性预测值为0.77%-1.25%,阴性预测值为99.08%,证实联合检测血清PGⅠ、PGⅠ/PGⅡ无论在整体人群还是在小范围人群中筛查胃癌均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本实验中以PGⅠ≤70ng/mL、PGⅠ/PGⅡ≤3为标准,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出现血清PGⅠ<70ng/mL和PGⅠ/PGⅡ<3的患者比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可以通过检测胃蛋白酶原PGⅠ、PGII及PGⅠ/PGⅡ比值来筛查胃癌的高危人群,再联合其他检查手段可以及早发现胃癌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从而能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和正确性,可以尽早的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早期胃癌临床协作组.上海市不同等级十个医疗机构早期胃癌的筛选结果比较.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7,24(1):19-22.

[2].MukoubayashiC,YanaokaK,OhalaH,etal.Serumpepsinogenandgastriccancerscreening[J].InternMed,2007,46(6):261-266.

[3].MertaHR,PetersonWC,WalshJH.Familialhyperpepsinogenemiaandhelicobacterpyloriinfection[J].AmJGastroenterol,2000,95(10):943-946.

[4].LorenteS,DoizO,TrinidadSerranoM,etal.Helicobacterpyloristimulatespepsinogensecretionfromisolatedhumanpepticcells[J].Gut,2002,50(2):13-18.

[5].Dinis.RibeiroM,YamakiG,KmikiK,eta1.Metaanalysisonthevalidityofpepsinogentestforgastriccarcinoma,dysplasiaorchronicatrophicgastritisscreening[J].JMedSemen,2004,11(3):14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