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心内科20病区241001
【摘要】目的分析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12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观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参考组。试验组采用对证护理干预措施,参考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前后采用SAS评分评定患者焦虑程度,观察两组患者焦虑状态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理后的SAS评分明显比参考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状态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采用对症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让患者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焦虑状态;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0-187-01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十分常见的慢性疾病,因慢性心功能损伤导致心室的射血能力降低引起。是各类心脏疾病发展的严重节段,具有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近年来,我国慢性心衰患者的发病率持续增加,导致老年患者的死亡率也随之上升,成为威胁老年患者生命安全的又一危重疾病[1]。慢性心衰早期无特异性症状,不容易引起患者的重视,导致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心脏长期超负荷时患者就会出现呼吸困难、咳血、乏力、食欲不振、水肿等症状,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患者在长期患病后会出现焦虑情绪,不利于治疗的正常进行,增加并发症发生率[2]。所以,对慢性心衰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本文就慢性心衰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患者焦虑状态的效果进行探讨,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126例慢性心衰患者,其中男70例,女56例,年龄41-80岁,中位年龄为66.2岁。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法将患者分为Ⅰ级6例,Ⅱ级26例,Ⅲ级55例,Ⅳ级3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参考组,每组各63名患者,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年龄、性别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WHO中关于慢性心衰的诊断标准;(2)患者有呼吸困难、气促、水肿等典型心衰症状。
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先天性心脏病;(2)急性心肌梗死、重度心律失常、合并严重感染患者。(3)年龄均41-80岁;(4)静息时检测心功能各项指标异常
1.2护理方法
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引导患者放松心情,经常与人交流。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鼓励患者适量运动。
试验组采用对症护理干预,具体方法:(1)焦虑程度评估焦虑是慢性心衰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疾病造成的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给患者的心理、生理都造成了巨大的负担。所以,慢性心衰患者入院后就应该立即采用SAS焦虑评分法对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评估,应运用心理学知识为患者制订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根据患者焦虑程度给予抗焦虑药物,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并在病人床头做好焦虑程度标记,护理人员在护理时可以直观了解患者的焦虑程度,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2健康教育焦虑是人体对事物产生的的应激反应,可以反映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文化、性别、焦虑程度、疾病性质等实际情况给患者讲解焦虑情绪对治疗的不利影响、正确处理焦虑情绪的方法。提高患者家属对患者情绪的重视,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3)心理疏导护士应充分体谅患者,结合丰富的护理经验为患者分忧解虑,解决问题。为患者介绍应对焦虑的方法,如听音乐、暗示法、兴趣转移法等。实时关注患者的焦虑变化情况,与患者交流谈心,告知患者情绪是可以控制的,运用心理学给患者讲解人体对疾病的心理变化过程,鼓励患者说说自己焦虑的主要原因、表现,联合患者家属共同解决患者的后顾之忧。家属要多关心、开导患者,陪同患者做感兴趣的事情,缓解焦虑情绪。(4)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根据天气变化情况为患者调节室温、湿度、光线,并在查房时提醒患者加减衣物、防止坠床,增加患者的舒适感。鼓励患者适量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提高睡眠质量。(5)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订健康的饮食食谱,提高机体的营养状况。鼓励患者多饮水,食用香蕉、苹果、菠菜、芹菜、巧克力等可以使心情舒畅的食物,缓解焦虑情绪。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0处理,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SAS评分评定患者焦虑程度,50-59分表示轻度焦虑,60-69分表示中度焦虑,超过70分表示重度焦虑。试验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见表1。
3讨论
慢性心衰是各类心脏疾病慢性损伤引起的心肌收缩力较弱不能维持正常的心排量的一组心脏病变,病程绵长,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慢性心衰早期缺乏临床特异性,容易引发心源性心脏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慢性心衰需要长期治疗,患者在身体上、经济上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容易出现焦虑情绪。严重焦虑患者甚至有抗拒治疗、自杀等行为,不利于患者的康复[3]。对症护理干预是针对患者焦虑症状采取的一种科学的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焦虑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的焦虑程度,并通过病床上的特殊标识可以提醒护理人员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合理性[4]。健康教育可以让患者及其家属提高对焦虑的重视,了解正确处理焦虑情绪的方法,防止患者出现过激反应。在患者家属的悉心照顾下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学会情绪转移法。心理疏导通过与患者沟通,找寻引起患者焦虑的主客观原因,对症处理[5]。引导患者活动肢体,促进血液循环。学会正确分散、转移焦虑情绪。通过暗示法、交流法、运动法等方式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感、安全感。环境护理加强了对患者生活细节的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引导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感,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9]。饮食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疼痛阈,多使用令人心情舒畅的食物。
本次中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参考组,说明对症护理干预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对症护理干预从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结合生理变化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找准患者的焦虑原因,提高了护理水平,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因此,建议对慢性心衰患者采取对症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林凯思.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4):1298-1299.
[2]陈慧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76):183-184.
[3]章春英.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4):256-257.
[4]项颖卿,罗萍,章国良等.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2):307-308.
[5]谢亚利.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