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分层教学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

孔莹

河南省商丘市第六中学孔莹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也属于基础知识,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中学阶段的内容显得极为重要。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既要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又不能回避学生的升学问题,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尖锐的矛盾。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两级分化的问题已经存在,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然而,因材施教一直是一个喊得很时髦的口号,鉴于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原因,不少教师的因材施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不同的特点,我校在初2002级学生实施了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对学生进行分组。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我校在实施分层次教学前先进行了一学期的原班上课,以便学生、老师及家长共同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然后参照学生的平时成绩,采取自愿和老师及家长意见相结合的原则,将各班的学生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C组为最基础的小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A组为成绩优秀组。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我在分组时便是这样对学生讲的,C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A组为竞赛组,同时我还用了另一种说法,就是C组为铜牌组,B组为银牌组,A组为金牌组。这样学生无论在哪一个组都有学习目标。同时我对学生说,我们的分组只是暂时的,每一学期我们都会根据学生成绩和本人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2.分层后对学生的主体要求

①A层次: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读书能力,具有勇于探索积极进取主体精神,具有全面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具有严谨思维和灵活的头脑。

②B层次:能自觉学习和有一定的读书能力,能全面掌握数学知识,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③C层次:能坚持努力学习,上课用心听讲,能进行一些基本运算,能掌握一些与生产实践紧密相关的教学知识。

3.分层备课。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流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4.分层授课。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校以三个班为一大组,以其中优生较集中的一个班为A层次的上课教室,另两个班的优生集中到该班上数学课,其余时间回原班上课。B、C层次同样安排。这样能在同一堂课里将同一组的学生在同一教室上课,因此,课堂教学时就容易控制教学的难度和进度。在《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的教学中,对C层次的同学我仅要求他们记住“定理一”并了解“定理一”的证明思路,会运用“定理一”进行简单证明,会证明例1,能对例1理解记忆。对B层次的学生除了要求他们掌握C层次的问题外,对B层次的学生还要求能运用“定理一”及“例1”进行简单的比例式或等积式的证明。对A层次的学生除了达到以上要求外,还要求自己分析证明“判定定理一”,并且对A层次的综合能力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学生自己分析解题思路,强调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由于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各层次同学有了符合其接受能力的不同要求,因此学生从根本上杜绝了因听不懂例题的内容而在课堂上睡觉、课外抄作业的不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