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不缝合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小切口不缝合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研究

王宜兵洪海

王宜兵洪海

(南京市雨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0012)

【摘要】目的:探究小切口不缝合手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51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5例患者,治疗组2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形式,治疗组采用小切口不缝合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显效人数2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中显效人数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0%,实践证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特殊性,应用小切口不缝合手术形式进行治疗,其治疗形式其效果明显,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的特点,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小切口不缝合术;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9-0162-02

腹股沟斜疝是当前小儿外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对患者自身有严重的影响,在临床研究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当前随着临床医疗机制的不断发展,手术形式的类型逐渐增加,小切口不缝合手术形式符合当前临床研究形式的要求,其治疗效果明显。医护人员在实践过程中必须规范手术形式,按照手术流程进行,进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将选取2011年7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51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小切口不缝合手术形式的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51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5例患者,治疗组2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14例,女13例,患者年龄在5个月~8岁,平均年龄(4.4±1.4)岁。治疗组中男15例,女12例,患者年龄在7个月~6岁,平均年龄(3.9±0.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研究标准,排除患有严重的并发症和肝肾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常规性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1]。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治疗措施,首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同时对其进行消毒,在患者腹股沟部位外形环口体表投影处做2~3cm的切口,使其显示出疝囊位置,而后要将其贯穿缝扎疝囊,回复睾丸至阴囊,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皮肤进行缝合[2]。

治疗组采用小切口不缝合术进行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插管全麻操作,沿着患者皮肤横纹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同时对切口长度进行控制,大约在1.5cm左右,在实践过程中找到外形口之后采用钝性分离的形式,在精索内侧暴露出疝囊,横断疝囊之后,在近端向上游游离至内环处,在剪去多余疝囊组织后,及时检查局部情况,及时对皮下组织进行缝合,应用组织钳皮肤进行夹必操作,最终采用输液贴进行粘贴,无菌敷料常规加压包扎[3]。

1.3疗效评断标准

在本次研究中根据临床研究形式的要求,将其分为三个等级标准,具体如下:显效:术后患者不良症状得到缓解,恶心、呕吐及消化不良的情况消失。有效:术后不良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无效:术后效果不明显,病情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指的是显效人数比例。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处理,对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分析,分别采用t和x2对其进行检验,(P<0.05)说明比较结果有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显效人数2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中显效人数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0%,实践证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比较情况见表:

表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分析

组别例数(n)显效(n)有效(n)无效(n)总有效率(%)

治疗组26223184.6

对照组25157360.0

P值————<0.05

X2————8.1

3.讨论

基于腹股沟斜疝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必须对其引起重视,根据患儿临床资料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该病和腹壁薄弱及腹内压有一定的联系,其发生机制比较复杂,主要是由于胚胎期在腹膜随着睾丸下降而形成的一种先天性疝囊,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直接对腹股沟管造成影响,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

随着临床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技术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小切口不缝合手术形式本身具有切口小、无需进行解剖的特点,不会对精索造成损伤。此外该治疗形式操作形式简单,为了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医护人员必须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规范操作形式,明确操作流程。在手术过程中,伤口不需要进行拆线,术后不会出现明显的瘢痕。由于小儿患者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治疗效果产生干扰,医护人员必须做好术后抗感染工作,减少消极因素的影响,进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基于患儿的年龄差异,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在明确病因,选择最佳手术时机。由于6个月大的患儿其鞘状闭合的可行性比较小,因此对于年龄大患者必须应用手术治疗方式。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0%,实践证明,两组最终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小切口不缝合手术形式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效果明显,能有效减少住院时间,其术后恢复情况良好。

综上所述,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应用切口不缝合手术形式进行治疗,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患者家属满意度比较高,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丁善衡.小儿腹股沟斜疮术后复发因素探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

[2]孔德建.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疮150例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2).

[3]宋金声,王莎莎,姚艳灵.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疮(附468例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