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俊晨
常山县农业局浙江省衢州市324200
摘要:常山县粮食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常山县中西部,隶属球川、同弓、白石、金川、辉埠、新昌、何家、天马、芳村等9个乡镇(街道)的79个标准农田大畈,是我县主要产粮区域。
关键词:粮食生产功能区;常山
粮食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保持粮食生产稳定,是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全面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建设良田、应用良种、推广良法、配套良机、实践良制,充分发挥其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示范带动作用。
现时,我国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国家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积极探索发展现代粮食生产的路径,对于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常山县粮食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常山县中西部,隶属球川、同弓、白石、金川、辉埠、新昌、何家、天马、芳村等9个乡镇(街道)的79个标准农田大畈,是我县主要产粮区域。主要栽种粮食作物有水稻、大豆、玉米、马铃薯等。常山县可灌溉水田面积17余万亩,农田符合适宜种植水稻、地势平坦、田间平整、相对集中的要求。
粮食生产是我县重要的传统产业,种植模式主要以稻一油(早稻+晚稻+油菜模式或者单季稻+油菜模式)及粮食结合类模式为主。我县地处中亚热带,又位于我国东南部季风区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受地形影响,兼有盆地气候的某些特征,冬夏季风交替明显,四季分明,光温充足,雨量充沛,是一个适合亚热带粮食等各种农作物生产的综合农业区。
近年来国家对标准农田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做到田成方、路通畅、渠成系,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但是,在建设实施过程中,存在渠系配套不完善、缺少机械下田坡、工程质量不高等现象,以及项目建成后缺乏相应养护投入,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排灌、道路破损严重,灌溉排水效能低下,也制约了机械化应用,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注重资金投入效益,重视大田畈的成效管理和高产示范活动的延续性。以全县28个千亩大畈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为重点,开展良田、良种、良法、良机和良制建设,不断提高我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省、市、县各级涉及粮食生产的项目优先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集中资金,保障高产示范活动的顺利实施。以全县各千亩示范畈建设为中心,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肥地力,以农艺、农机等协作推广水稻主栽品种、机械插秧、直播、测土配方施肥、专业化统防统治等集成技术为重点,不断创新并推广三新技术,切实提高我县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综合建设能力。
制定办法,在连片100亩(山区50亩)以上的粮食生产大畈中实施,层层明确责任,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推动功能区建设健康有序开展。根据我县各乡镇的实际状况,积极开展部门互动、上下齐动共抓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不断探索并形成乡镇、街道、行政村、县级各部门联动共建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模式。
通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机制创新和农业科技提升等建设,到2018年,全县计划建成7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整体达到亩产吨粮的生产能力。
全县9个乡镇(街道)的标准农田大畈通过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达到:周边水系通畅,农田格式化,田间平整,田间落差不大于5厘米,区内排、灌分系,使平原区灌溉保证率在90%以上,山丘区75%以上,具有较高的防洪与排涝能力,排涝标准十年一遇,排灌渠采用混凝土现浇、预制U型渠或低压管道(PVC塑料管),提高排灌效果。田间道路成网,布局合理,主机耕路宽3米以上,支机耕路宽2米以上,做到两边砌石,路面平整,并设置一定数量的农机交汇点和农业机械下田坡,农机交汇点路面宽增加到5米,能适应大中型农机下田作业要求,农田输电线路、变压器等设施能满足农业生产用电需求,选择适宜树种,搞好农田林网建设,增强抗灾减灾能力和提高生态景观效果。
县里成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和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和保护工作。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以县人民政府为责任单位,所在地乡、镇、街道政府为项目实施主体,具体负责项目建设。
建立完善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管理体制,全县粮食生产功能区要严格实行项目化管理保护,每个粮食生产功能区要明确乡镇行政负责人为管理保护责任人,并明确相应的责任农技员。道路、渠道、机埠等基础设施要落实专人管护。各实施乡镇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管理保护制度,明确各种农田基础设施建成后的产权归属、管理模式落实等,负责本乡镇内粮食生产功能区的日常维护、修复等工作,依法科学管理保护,并接受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和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考核。
粮食生产功能区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大力发展粮食产品深加工,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提升竞争力,并促进功能区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粮食生产、加工等经营主体的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提高种粮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建成后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农业组织化发展、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等得以极大提升,并将起到极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进一步推进了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机械化操作和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既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又解放了生产力,为全县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为全县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粮食生产功能区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等投入品,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使功能区空气、水、土环境的质量进一步优化,环境的承载力逐步加强。通过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解决废弃物带来的污染问题,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将为人们提供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空间,也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其关键是要保护好耕地的数量,提高现有耕地的质量。因此,首先要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宣传,切实加强对土地开发利用的管理和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基本农田“六不准”制度。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增加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田生产条件,加强土壤培肥改土工作,提高土壤能力,加强环境污染整治,提高土地质量。
用发展现代三产服务业的思路谋划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积极推动粮食生产主体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场服务。有意识地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种植大户,大力发展涵盖粮食、农机、植保的综合性专业合作社,提高土地集约化水平,真正发挥好合作社的作用。鼓励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粮食基地,开展无公害稻米认证、注册品牌加工开发的粮食产业化模式。
粮食生产功能区验收认定后,实行统一编号命名,并建立电子地图和数据库档案。粮食生产功能区要严格实行项目化管理保护,每个粮食生产功能区要明确乡镇街道行政负责人为管理保护责任人,并明确相应的责任农技员。路、渠、机埠等基础配套实施要落实专人管护。基础设施破损、缺失的要及时修复,对因洪涝等自然灾害造成严重损毁的要及时上报有关部门,落实修复措施。要严格保护粮食生产功能区耕地,原则上不得占有,对因重大建设项目征占粮食生产功能区耕地的,必须严格按“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要求执行,确保粮食生产功能区耕地数量不减、质量有所提高。
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战略工程,也是公共事业方面的一项创新工作。各相关部门尤其是新闻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全社会明白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认真总结、积极报道各地各有关部门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积极营造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常山县农业局
章俊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