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开辉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武威733299)
【摘要】目的:通过监测动物间鼠疫疫情,掌握天祝县鼠疫疫源地内动物疫情流行态势,为鼠疫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监测啮齿动物和媒介昆虫种类、数量、生态变化,检测宿主血清鼠疫F1抗体,开展动物和昆虫材料鼠疫菌培养,获得数据、资料,通过阳性结果判定动物鼠疫疫情。结果:旱獭平均密度0.64只/公顷,染蚤率59.78%,平均总蚤指数1.70匹/只。检测旱獭血清鼠疫F1抗体520份均为阴性,犬血清118份阳性1份,滴度1:128,阳性率0.85%。649份旱獭材料、584组1103匹蚤鼠疫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2013年1份犬血清阳性,鼠疫菌培养均为阴性,仍存在发生鼠疫的潜在危险。
【关键词】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391-02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原发于啮齿动物之间,是以发病急、病死率高、传播速度快为特征的烈性传染病,并能引起人间猛烈流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为了防止天祝县人间鼠疫的发生和流行,2011~2015年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开展了全面、系统的动物鼠疫监测工作,积累了大量监测资料,同时建立了鼠疫的预警机制。
1.基本情况
天祝县位于东径102°02′至103°、北纬36°30′至37°35′之间,东接景秦,南连永登,西与青海省毗邻,北至古浪、武威。境内祁连山的冷龙岭东延山脉横贯东西,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海拨2040~4874米。分寒冷半湿润和寒冷半干旱两种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0℃。植被以种生植物为主,主要有针阔叶混交林,矮小灌木,高山草甸草原,高山草原。1963被判定为喜马拉雅旱獭(以下简称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疫源地面积5362.8平方公里,全县19个乡镇均有分布。啮齿动物以旱獭,阿拉善黄鼠,草原兔为主,旱獭体外寄生蚤以斧形盖蚤和谢氏山蚤为主,黄鼠体蚤以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和阿巴盖新蚤为主。
2.对象与方法
2.1监测对象
疫区内的啮齿动物,主要是旱獭,其次为阿拉善黄鼠、小家鼠、褐家鼠、灰仓鼠、三趾跳鼠、五趾跳鼠、子午沙鼠、草原兔、高原兔等。
2.2监测方法
进行啮齿动物和媒介昆虫种类、数量、生态变化监测,主要宿主血清学、细菌学检验。检验试剂由甘肃省疾控中心统一配发,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开展检验,试剂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
3.结果
3.1旱獭密度调查
2011~2015年采用路线法调查旱獭密度,调查面积2000公顷,见地面活动旱獭1279只,旱獭平均密度0.64只/公顷,旱獭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然维持在高密度水平,见表1。
表1天祝县2011~2015年旱獭密度结果
*
3.3血清学检验
2011~2015年采集旱獭血清520份,犬血清118份,进行试管凝集试验,结果旱獭血清均为阴性,犬血清2013年1份阳性,滴度1:128。
3.4细菌学检验
2011~2015年共检验旱獭标本649份,检验蚤584组1103匹,结果均为阴性。
4.讨论
通过监测资料分析,天祝县近五年虽然发现1份鼠疫F1抗体阳性犬血清,但连续监测后再未检测到阳性材料,表明动物间鼠疫疫情处于静息状态,但是鼠疫的发生存在不确定性和突发性,所以不能说明天祝县鼠疫疫区不存在威胁。一是与其毗邻的青海省门源县、祁连县和我省肃南县及河西其它疫源县,同属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近几年动物间鼠疫流行猛烈,时有人间鼠疫发生,相互之间没有天然屏障,输入性疫情的潜在威胁明显存在,加强动物鼠疫监测,防止输入性鼠疫疫情的发生尤为重要。二是天祝县鼠疫疫源地旱獭密度一直维持在高密度水平,旱獭又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动物,外来猎捕人员逐年增多,管理非常困难,存在引发人间鼠疫的危险。三是天祝县疫区处于河西走廊咽喉地带的特殊地理位置,是省城兰州的西大门,旅游避暑胜地,矿产资源丰富,兰新铁路、G30高速公路撗穿疫区,大通河、杂木河水电开发等大型工程正在施工,外来务工、旅游及流动人口聚集,健康教育宣传开展难度大,缺乏有效措施,防治知识知晓率低,近距离接触甚至猎捕剥食旱獭现象时有发生,也存在引发人间鼠疫的危险。
动物鼠疫监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控制鼠疫疫情以及鼠疫波及人间是很重要的。在鼠疫自然疫源性根除之前,鼠疫监测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是鼠疫防治专业人员长期坚持的主要工作任务,作好应急物资储备,落实以“三不、三报”为主的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培训、保护性灭獭拔源、打击非法猎捕贩运旱獭、科学系统的动物鼠疫监测等综合防治措施。用生态观点揭示储存宿主、媒介昆虫、地理生境等生物群落的变化及相关关系,尽早发现动物间鼠疫疫情,掌握疫情动态,进行疫情的预测预报,将动物间鼠疫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严防天祝县发生人间鼠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