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写作训练,形成良好人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加强写作训练,形成良好人格

郑有政

关键词:写作训练;良好人格;教师;学生

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中学,面临着一种教育尴尬:本地孩子和外来民工子女大部分都处于情感荒漠地带,他们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抱着一个“混”字糊涂地过日子。常因无聊而打架、上网或谈朋友,获得精神满足,从而挨教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于是每天就在没人赏识甚至挨骂中度过,这对处于人格形成关键期的他们极为不利。急需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给予积极的影响,帮助学生完善人格。

作文是一种精神性的实践活动,能与学生“自我”心灵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在习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展现真情实感,描写真人真事,评议典型事件,有利于学生接纳自己,亲近他人,形成信念,促进人格完善。现把其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写真情实感,显露学生人格品性

接纳自己是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前提。天下没有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做事都有成功和失败的时候。培养学生的自我接纳精神,使其不因自己的优点而骄傲,也不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就有了不断自我完善自己的动机和行为。七年级作文教学强调学生作文就是说真话,说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写自己真实的见闻和感受。文如其人,学生在文章里显露出的品性、心情和状态,这也是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的知觉过程。

接纳自己,要先学会欣赏自己。例如,七年级学生初进校门,彼此都很陌生,渴望同龄人之间的人际交往,渴望把优秀的一面亮给同学。于是,笔者让他们先写自我介绍,然后上讲台交流。要求描写自己的外貌、性格、爱好、特长、理想等,把自己觉得最满意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大家。有学生写到:“我是一个非常爱玩的人,除了吃睡,别的时间都用在玩上……”虽然文章情感真实,但缺乏生活理想与情趣。但交流时,笔者仍以欣赏者的角色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你都喜欢玩些什么?好玩吗?”学生一听玩,眼睛立刻一亮,来了精神。在我的鼓励下,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起了他的“玩”,我很认真地听他说完,并肯定了他的“玩”,告诉他把刚才的话写下来就是一篇好作文。在这一习作与口语交际的结合训练活动中,既让学生展现了优秀的自我,又进行了写作训练,还锻炼了交际能力,甚至提高了个别学生的写作兴趣,改变了他的学习态度。

接纳自己,要勇于克服缺点。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最大的缺点就是意志怯懦脆弱,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些缺点,就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加以引导。例如,在体育活动课上,笔者组织班级同学去跳山羊,有些学生跳得很棒,不时传来阵阵喝彩声。但其中有个女同学可能胆子小,试了几次都不敢起跳,有些泄气了,笔者认为这是帮助她克服胆怯心理的好机会,就和同学们喊着她的名字为她鼓劲。后来,她终于成功了,她如释重负,高兴得又蹦又跳。笔者认为这是写作文的好机会,于是让学生写《跳山羊》,结果学生都写得较成功。那位胆小的女同学写得更好,她这样写道:“……‘放弃算了吧!’,我心里闪过这个念头,但猛然地,在教师和同学们的加油声中,我仿佛听到了一个坚定的声音:‘不要怕,相信自己’,顿时,我感到内心有一股热流滚过,紧张也随之消失了,觉得自己浑身有劲,觉得自己是紧弦待发的箭,迈开脚步,带动全身,冲向山羊,一股力量——信念,撑着我跳了过去,我??成功了……原来只要不害怕,鼓起勇气,我也能做得和别人一样好。我真为这位学生感到高兴,完成这么一点小事却拥有这样大的成就感。让学生写下这美妙的一刻,是让学生对自己行为表现的自我肯定,让那种情感得到升华。有人说,有时候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件小事,让人享用一生。关注学生身边的小事,鼓励他们不断的和自己的缺点作斗争。让学生既有写作素材,又能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磨炼意志,促使人格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真情实感时,当学生在作文中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教师分清学生是只想倾述、还是期望指点,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权,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批语要用商量的口气,激发的措辞,让学生能心平气和地去阅读,能精神愉快地考虑问题。即叶圣陶先生说:“批改不宜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此意好。”

二、描真人真事,培养关爱他人品格

根据心理分析学者艾瑞克森心理社会期的理论:青少年正处于发展自我概念、进行角色认定,社会地位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有归属感的需求,希望自己能成为某群体中的一员,被其他成员接纳与认可,获得他人的支持与认同。要想学生与他人关系融洽,获得认同,就要培养学生懂得先关爱他人。

关爱他人,要懂得品味父母的爱。进入初中的学生,受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多表现出叛逆倾向,普遍存在和父母相处矛盾的问题。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相机挖掘文本中的教育因素,指导学生感悟描写人物性格的细节,激发学生的爱心。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重点品读买橘子时的背影的细节描写,思考此时背影为何如此感人?学生联系作者当时的心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文中的父亲让我懂得了父爱的伟大和无私,他包容儿子的无知,承担家庭的所有苦难和重担……”。在讨论中,学生在这一瞬间感动了,教师立即抓住这一心动的时刻,唤醒学生自身的情感世界,让他们整理自己脑海中的亲情的瞬间以及产生的特定环境,写一个感动的瞬间。在学生饱含深情的笔尖下,爱是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是焦急等待的眼神,是嘘寒问暖的唠叨……一位学生在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我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我不知道父母喜欢吃什么菜,我从没有用心去体会过父母的爱。今天,当我重新回味那一幕时,惭愧油然而生心头!”在这朴实的话语中流淌着真诚的情感,有了这份情感,他们就会细细地品味父母的爱,理智地和父母交流,并逐渐懂得关爱父母、关爱他人。

通过引导学生揣摩文本中的精彩语段,择取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进行描写,学生对“爱”这个字有了更为深刻广泛的认识:爱父母,爱亲人,爱师长、同学。关爱我们社会弱势群体,体会他们生活的艰辛。让学生拥有一颗博爱的心,品尝助人的快乐,促使人格完善。

三、评典型事件,促使人格完善

写作需要选取典型材料。选择优秀做典型,是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变得优秀,选择反面材料也会给学生以人生的启迪。引导学生品评优秀的文学作品,社会典型事例,让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他人比较对照,认识到生命的可贵、生活的艰辛和幸福、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实现自我教育,使学生形成立身处世的准则,形成丰富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我们要认真贯彻九年级的作文教学,要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再融入自己的主观思想加以评论。指导学生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关注自然。

品文本名篇,寻信念之源泉。如在完成《愚公移山》教学任务后,让学生评写“愚公精神的现代意义”的话题作文时,我把教学分成两步:第一步,利用音乐渲染,营造美的氛围,巧留余韵。笔者把电视剧《愚公移山》的主题曲引进课堂,让学生听听那慷慨激昂的旋律,品品这耐人寻味的歌词,心头便会有一种斗志在涌起,有一股激情在充溢……而这些正是我们要留给学生的“余韵”。使学生产生对愚公的敬佩之情。第二步,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加深对主题思想的理解,促使学生的情感内化。笔者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活动一:通过看书、上网浏览、看新闻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人民治理自然环境,改善生存条件的一些事例,如:面对水患、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抢险救灾,感天动地;三峡工程、西藏铁路、南水北调等工程建设彰显民族气魄。这些事例不仅让学生明白当今社会的建设同样也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还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把民族精神教育在此环节中得到充分落实。活动二:学生作文。学生联系自己和同学身上的事例,赞身边的“愚公”,或者谈谈如何让愚公精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发扬光大。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感悟这种精神的可贵和永不过时。

学生通过品评这些经典名篇和社会热事,可以受到理想、知趣的教育,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提高对真、善、美的发现能力、理解力、欣赏力,促使人格完善。

总之,学生人格完善是强化与内化的统一,需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三年的作文教学,尽可能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创设与学生身心发展紧密相关的情景,让学生体验生活,认识社会,关注自己的生命价值,在寻找自我闪光点和自我价值的同时,树立自信心,坚定人生信念。在形式多样的写作交流中,学会尊重同伴,接纳他人,与人合作,使自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使自己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更具幸福。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第八中学32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