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精神科护患有效沟通的因素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影响精神科护患有效沟通的因素及对策

林惠娜邱建华

林惠娜邱建华(福建省泉州市第三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护患沟通贯穿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精神科患者由于思维、注意力、记忆力、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异常,导致护患沟通存在很大的困难。如何做到与精神病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是护理人员必须解决的课题,而如何有效沟通才能达到预期治疗的结果呢。本文对影响精神科护患有效沟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精神科护患有效沟通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3-0065-02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住院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如果护患沟通不当,容易产生护患纠纷。精神疾病是以精神活动紊乱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如何与精神病人进行有效沟通,促进护患和谐,促使护理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对影响精神科护患有效沟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护患有效沟通的内涵

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患者家属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情感关爱和治疗康复及提高生活质量上的交流,具有针对性、特殊性及现实性[1]。达成护患有效沟通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必要条件:一是护理人员必须清晰表达信息的内涵,以便患者和家属能确切理解;二是护理人员必须重视患者的反应,并根据其反应及时调整信息传递的内容、方法和技巧,以便患者理解和接受;三是必须“用心”倾听患者的诉求,以便了解患者的有关信息与需求,切实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2、影响精神科护患有效沟通的主要因素

2.1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未能建立起平等的护患关系,在护患沟通中往往把自己放在支配地位,对患者的尊重不够,引发患者的不满情绪,影响了护患有效沟通。

2.2由于精神病患者丧失了正常的心理活动,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和自身的疾病,同时精神症状的出现,使有的患者或情感淡漠、思维凝滞或语言支离破碎、杂乱无章;也有的患者文化和智力因素,难以正确表达自己的信息,这些都将影响护患有效沟通。

2.3护理人员缺乏职业精神,面对情感或行为异常的精神病患者,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不足。

2.4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不足,沟通方法、技巧欠缺。

3、对策

3.1转变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切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接纳患者,与患者建立平等的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护理工作是为病人服务,为达到治疗目的,患者要遵医嘱,遵护嘱,但护患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护士不要潜意识的把自己放在支配地位,把护患关系摆对是有效沟通所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2]。要建立平等的护患关系首先要做到尊重患者。英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求的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需求、受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不但适用于健康人,也适用于精神病患者。虽然在发病期他(她)们的思维、情感、行为可能让人无法接受,但在疾病得到控制后,这些需求几乎与正常人一样。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从内心真正的尊重患者、接纳患者、关爱患者,满足他(她)们的合理需求。只有这样患者才可能对你产生信任,从而建立起平等的护患关系。

3.2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就是一个人对待职业的态度,一种如何对待自己,对待工作,对待社会的态度。职业精神的核心就是责任。责任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自觉,是对自己职业的认同。

精神病患者由于症状支配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活动异常,病发时或焦虑、或忧郁、或不语、或躁狂等、甚至打骂护理人员,通常的一些交流方法或技巧都可能失效。面对这样的境况护理人员首先应该想到自己是一名精神科职业护士,有责任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一系列的专业服务。把精神病患者当做普通患者看待,对他们病态的语言和行为给予理解和同情,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宽容的态度接纳患者,从患者的躯体—心理—社会适应三方面,尽职尽责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在沟通前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既往治疗及护理的有关情况、家庭出身、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工作状况、兴趣爱好等。针对患者的病情及需求设定沟通的目标,安排沟通的内容,掌握沟通时机,设想在沟通过程中患者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并做好心理准备及应对措施。精神病患者思维活动异常,常常使交流速度变慢,此时护士不得在患者面前表示出丝毫不满或不耐烦,而应做有效的聆听者,然后给予适当的劝慰,使患者感到护士的关爱,消除防御心理,增加信任和依赖。对抑郁、情绪消极的患者,护士应静默陪伴,以亲切的态度关心病人,理解病人的无奈和苦衷,正面启发引导帮助病人,鼓励病人,使其感到有人关心、受到重视,减轻抑郁情绪。对于兴奋躁动患者,接触时态度宜平和、耐心、坚定,避免与患者过多交谈,且不宜使用批评、训斥等刺激性语言。对幻觉、妄想患者,不要因为其荒谬的思维而随便打断患者谈话,更不要与之争辩或强行指出其病态,否则将会阻碍患者表诉,影响护患沟通。对拒食拒药的患者,护士应查找原因,针对性给予耐心劝解消除疑虑,取得患者的信任。

在护理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个别患者在不合理要求未满足或在精神支配下而谩骂护士,甚至踢、打护士,我们要用理智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以职业精神操守,沉着、冷静地处理突发事件,耐心、细致的做好解释工作,真诚地关心帮助患者,取得患者的理解。

3.3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3.1加强护理专业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科学的发展、护理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对护理工作者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范围也并非机械地执行医嘱,简单的打针发药,做好护理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工作能力[3]。护患沟通贯穿了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从入院指导到诊断治疗,从实际操作到出院指导,从健康教育到心理疏导,内容广泛,不一而足。护理人员必须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文化、职业、兴趣爱好,采用不同的方法、技巧进行沟通。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护理专科的理论和技术,还得学习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传播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有可能应对精神科患者复杂多变的情感和行为,使护患沟通通畅、有效。

3.3.2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

语言是护患沟通的工具,要做到有效沟通必须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在护患沟通中,语言表达要做到以下几点:

3.3.2.1具有亲和力。语言必须有亲和力,体现对患者的关心、关爱、关切。

3.3.2.2针对性。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和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语言方式。

3.3.2.3准确性。在传递有关医疗、护理、康复等信息过程中,语言要求准确性,内容要完整,表达要清晰,以免患者产生信息曲解或一知半解。

3.3.2.4灵活性。对特殊病患的患者,如处于疾病期间的精神病患者,用正常的理性的交流已无实际效果,应根据患者的情绪灵活掌握。

3.3.2.5坚定性。在进行护患沟通中,护理人员应充满了自信,在对有关医疗方面信息的沟通时,语气应坚定,让患者产生信任,主动配合治疗。

3.3.2.6避免使用伤害性语言。在护患沟通过程中,患者有可能因病情或误解不配合甚至打骂护理人员,这时千万不能使用伤害性语言,避免沟通恶化。

3.3.3善于运用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是用身体动作、体态、语气语调、空间距离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沟通的过程。护理人员的非语言性行为能给患者提供丰富的信息。仪表端庄、服饰整洁、面带微笑能给患者一种信任感,恰当的身体动作、手势、点头以及亲切的目光给患者亲切感。这些非语言性行为的应用能有效的增强护患沟通的效果。

3.3.4用心倾听

倾听也是一门艺术,护理人员通过耐心、细致地倾听,可以全面真实的了解患者生理、心理的有关信息和需求。由于精神病患者的语言表达可能不太准确,护理人员要综合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语言习惯和身体语言进行分析做出准确的判断。

3.3.5注意选择沟通时机和方法

沟通时机和方法的选择也很关键,可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急性期的精神病患者,要迂回曲折地进行接触,不能急躁,可谈论一些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少谈与精神症状有关的话题。因为急性期患者大多不承认自己有病,情绪不稳定,过早谈论病情,往往会适得其反。特别是有被害妄想的患者,会认为你和害他的人串通害他,对你产生不信任感,给以后的交流带来障碍。对治疗中期的患者,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后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疾病,此时,护士要多关心患者,多与之沟通交流,尽可能满足合理需求,联系其家属定期来院探视,让患者感受家人的关爱,从而增强对护士的信赖,愿意跟护士沟通交流,并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对于康复期患者,自知力恢复,对自己发病情景大多有所回忆,想到自己发病给家庭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情绪会感到失落,觉得对不起家人,认为自己得了精神病也没勇气面对社会,产生自卑心理。这时护士要善于早发现患者的情绪变化,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多给予鼓励和安慰,增强患者战胜自我的信心,同时做好出院前的指导工作,让患者知道坚持服药巩固治疗的重要性,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4、小结

精神科护患沟通是护患之间信息交换,也是收集资料和治疗的手段,是护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进行有效沟通才能达到预期结果。因此护理人员要明确有效沟通的内涵,转变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多方面知识的学习,注意自身修养,增强职业精神;掌握沟通技巧和方法,针对每个病人的不同症状和特点,进行有效沟通,最大限度地了解掌握病人的心理需求和思想情感,为病人提供优质的人性化护理,使患者获得最佳身心健康,最终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左玉兰,付玉玲,贺晓颖,等《提高年轻护士护患能力,预防护理纠纷》中国实用医药2008(23).

[2]刘玲,刘均婊《临床护理交流的原因和技巧》⑴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73—874.

[3]石彩.《新护士的护理综合能力培养》基层医学论坛杂志.2008.8.25.

[4]李明泉《精神科护患沟通交流障碍的探讨》基层医学论坛杂志.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