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小板结果的对照分析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小板结果的对照分析与研究

王明建

湖南省桃源县人民医院湖南常德415700

【摘要】目的:对比静脉血和末梢血的血小板结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到2015年12月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140例志愿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采血方法的差异分为末梢血采血组与静脉血采血组两组,每组各有70例志愿者,将两组血液标本分别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并对两组标本予以多次重复性验证,对比两组志愿者血小板计数结果。结果:末梢血志愿者的血小板计数范围是28.4~269.7×109/L,平均值是(201.44±21.38)×109/L;静脉血志愿者的血小板计数范围是175.7~289.8×109/L,平均值是(234.66±26.25)×109/L,两组血小板计数平均值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t=8.210,P=0.000),且静脉血血小板计数范围更接近于标准参考值。结论: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小板检验结果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末梢血检测血小板会受到多种原因干扰,而静脉血检测血小板稳定性以及重复性均要比末梢血好,因此临床建议尽可能采集静脉血检测血小板。

【关键词】静脉血;末梢血;血小板结果

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ethevenousbloodandperipheralbloodplateletresults.Methods:inJune2014toDecember2015inourhospitaldophysicalexaminationof140casesofvolunteersastheresearchobject,thebloodgrouponthebasisofdifferencesinbloodsamplingmethodsarepidedintoperipheralbloodandvenousbloodbloodgrouptwogroups,eachgrouphad70casesofvolunteers,twogroupsofbloodspecimenrespectivelywithautomaticbloodanalyzertest,andthetwogroupsofspecimensandmanytimesrepeatedverification,comparedtwogroupsofvolunteersplateletcountresults.Volunteersresults:peripheralbloodplateletcountrangeis28.4~269.7x109/L,theaverageis(201.44+21.38)x109/L;Venousbloodofvolunteerplateletcountrangefrom175.7to289.8x109/L,theaverageis(234.66+26.25)x109/L,comparedtwogroupsofbloodplateletcountaveragethereisstatisticalsignificance(t=8.210,P=8.210),andthevenousbloodplateletcountrangeismoreclosetothestandardreference.Conclusion:venousbloodandperipheralbloodplatelettestresultstherearesignificantdifferences,peripheralbloodplateletinterferencewillbeaffectedbyavarietyofreasons,andvenousbloodteststabilityandrepeatabilityaregoodthanperipheralbloodplatelet,soclinicalrecommendationsascollectingvenousbloodplatelets.

Keywords:venousblood;Peripheralblood;Resultsplatelet

血常规检测属于临床较为常用的一种血液检查方式,能够鉴别诊断多种血液疾病或是其余相关疾病,同时还能为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质量评估提高科学参考。依据血液的不同组成成分,血常规包括多种检测项目,如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红蛋白等。血小板作为血常规检测项目之一,对伤口愈合、止血、炎症反应以及血栓产生等病理生理过程有重要意义[1]。利用有关数量学与形态学对血小板予以检测能够有效预判疾病情况,而静脉血与末梢血采血是其中最主要的两组采血方式。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比静脉血和末梢血的血小板结果,特选择我院140例健康志愿者的相关资料予以分析,具体分析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到2015年12月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140例志愿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采血方法的差异分为末梢血采血组与静脉血采血组两组,每组各有70例志愿者。末梢血采血组70例志愿者中,男性志愿者34例,女性志愿者36例;志愿者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38.8±2.8)岁。静脉血采血组70例志愿者中,男性志愿者32例,女性志愿者38例;志愿者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38.2±3.1)岁。对比两组志愿者的基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1.2.1标本采集两组志愿者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血液标本。末梢血采血组采集方法是在志愿者左手食指或无名指内侧采集,首先将手指皮肤常规清洗消毒后用一次性采血针采血,加入500μl稀释液混匀待检。静脉血采血组采集方法是在志愿者肘部静脉采集,采用美国BD公司的EDTA-K2真空抗凝管的一次性采血针采血。

1.2.2标本检测将采集到的血液标本在2小时内完成检测,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日本东亚公司生产的SysmexSE-9000)和配套试剂包分别用两种模式完成对静脉血与末梢血的检测,将血液标本在20~30℃的环境下置于仪器上检测,严格依据相关操作完成。多次检测血小板计数后取其平均值。

1.3评价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种采血方法下采集到的血液标本内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其标准参考值是100~300×109/L[2]。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1.统计处理所有数据,利用(%)与(x±s)分别显示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用t和x2检验;两组对比是否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准。

2结果

末梢血采血组70例志愿者的血小板计数范围是28.4~269.7×109/L,平均值是(201.44±21.38)×109/L;静脉血采血组70例志愿者的血小板计数范围是175.7~289.8×109/L,平均值是(234.66±26.25)×109/L。两组血小板计数范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t=8.210,P=0.000),末梢血采血组检测结果要明显低于静脉血采血组,而静脉血采血组志愿者的血小板计数范围更接近于标准参考值。

3讨论

应用血细胞分析仪予以血常规检测具有众多优势,存在用血量少,自动化程度强,重复性佳以及使用便捷简易等,但是也存在一定缺陷,血液标本采集不同得到的检测结果也存在显著差异[3]。尤其是末梢血采集的不同部位通常会与末梢血的血浆比例以及细胞成份不统一,从而使得末梢血检测结果和静脉血检测结果存在差异。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末梢血志愿者的血小板计数范围是28.4~269.7×109/L,平均值是(201.44±21.38)×109/L;静脉血志愿者的血小板计数范围是175.7~289.8×109/L,平均值是(234.66±26.25)×109/L,两组血小板计数平均值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t=8.210,P=0.000),且静脉血血小板计数范围更接近于标准参考值。其原因可能是和末梢血受到外部温度、血循环以及部位深浅等因素的干扰;或是采血部位受到挤压使得组织液渗入,而导致血液被稀释;或是采血时间过久,当采血时间过长时会导致血小板出现粘附以及集聚,溶血剂无法及时溶解[4]。出现淋巴样脉冲,计入白细胞小细胞群中,导致白细胞计数上升,且集聚的血小板形成的脉冲会超过仪器血小板阈值,导致血小板的总数减少。还有相关研究结果表示[5],在相同条件下,末梢血的温度偏低时较易发生溶血风险,从而使得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也随之降低。静脉血中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与正常血小板计数参考值较为接近,其原因是由于静脉血中各成分难以被环境改变等因素干扰,能够重复检测,具有较好重复性,变异小,能够有效反应全身循环血液情况。

综上所述,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小板检验结果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末梢血检测血小板会受到多种原因干扰,而静脉血检测血小板稳定性以及重复性均要比末梢血好,因此临床建议尽可能采集静脉血检测血小板。

参考文献:

[1]黄亮,梁瑜金.抗凝剂对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14(8):1104-1105.

[2]邢忠海,刘东声.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的分析与对策[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3):507-508.

[3]李霞,李拥军.不同方法检测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小板结果的比较[J].中医临床研究,2016,23(3):46-47.

[4]李晶.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结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6):91-92.

[5]杨倩琳,黄媛,宋世平等.末梢血与静脉血对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白血病志愿者WBC、HB、PLT结果的对比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11):2032-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