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疗效观察林红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疗效观察林红军

林红军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急诊科林红军(666100)

摘要目的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疗效。方法选择并纳入我院2011年4月-2013年1月原发性大肝癌患者80例进行分组研究。I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II组在I组基础上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卡氏评分、血清甲胎蛋白和中位生存期进行对比。结果II组疾病缓解率明显高于I组,卡氏评分、血清甲胎蛋白和中位生存期均明显优于I组(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指标,延长其生存期,提升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微波消融;原发性大肝癌;临床效果

原发性大肝癌患者发展快,多数失去手术切除时机,预后非常差,生存率低。临床以非手术姑息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为主,但也受限于肿瘤大小、血供等而影响疗效[1]。本研究探讨了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疗效,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并纳入我院2011年4月-2013年1月原发性大肝癌患者80例进行分组研究。所纳入患者均符合原发性大肝癌诊断标准[2],均无栓塞、微波消融治疗禁忌、无严重心肾肺疾病、无手术史。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组,40例I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岁数在35—83岁,平均岁数为62.15±10.15岁。40例II组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岁数在35—82岁,平均岁数为62.56±10.2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良好可比性。

1.2方法

I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用Seldinger方法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处,灌注50mg顺铂、800mg5-氟尿嘧啶,将丝裂霉和碘化油混合后进行栓塞,部分患者加用明胶海绵颗粒强化栓塞。每2-4周通过影像学对肿瘤进行一次监测。必要时可多次行化疗栓塞术。

II组在I组基础上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化疗栓塞术后2-4周进行微波消融,采用分次模式,间隔时间2周,全麻后常规铺巾,B超引导下穿刺至肿瘤组织中心,根据病灶情况确定消融参数,应用多中心消融,治疗时间5-10分钟,消融范围超过影像学肿瘤边缘1厘米左右。术后行常规止血、抗感染等处理。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卡氏评分、血清甲胎蛋白和中位生存期进行对比。

治疗效果:治疗后肿瘤消失,疗效评价方法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肿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3]:分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4个级别。总有效例数为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例数之和。

卡氏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健康状况越佳。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治疗效果属于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卡氏评分、血清甲胎蛋白和中位生存期属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II组疾病缓解率明显高于I组(P<0.05)。见表1。

3讨论

原发性大肝癌患者已经失去手术时机,在治疗方法中,以介入栓塞化疗为主的化疗方法被多数人认可,肝动脉栓塞可显著减少肝癌血供,通过载体携带相应的抗癌药物,在肿瘤组织中选择性沉积,以促进肿瘤组织中局部化疗药物浓度的提高,有利于抗肿瘤药物缓慢释放,在将癌细胞杀灭的同时,还可发挥血流持久阻断的作用,可避免癌灶形成侧枝循环。但术后可导致机体免疫系统不同程度抑制,微小病灶可出现转移。

微波消融是通过微波产生的热效应将肿瘤细胞杀死,其短时间内可于病灶局部产生高温,促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还可增加坏死区免疫细胞数量,强化全身和局部免疫功能,有利于肿瘤扩散和复发的预防。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可有效减少残余病灶,提升免疫力,预防复发,疗效得到加强。

本研究表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指标,延长其生存期,提升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常鹏,张洪义,肖梅等.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5,24(7):51-52,53.

[2]常鹏,张洪义,肖梅等.单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其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疗效对比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6):880-885.

[3]李元,谢春明,冯对平等.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巨块型肝癌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24(6):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