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30021;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130031
关键词:静脉输液;不良反应;预防
0.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药在临床上的应用不断增多,用药的安全及不良反应更多的引起了医疗界和广大患者的重视。现将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汇报如下。
1.类型及症状
1.1热原反应
当细菌内毒素经过静脉输液进入体内累积量超过人体的耐受量时,便会发生此反应。临床表现为高热、寒颤、瞳孔散大、皮肤苍白、血压升高、白细胞减少等,严重者伴随恶心、呕吐、头痛、甚至昏迷、休克、乃至死亡。
1.2输液微粒反应
由于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引起的类似热原反应的反应,主要原因为生产、贮存输液器或输液操作过程及环境污染。
1.3过敏反应
除出现一般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斑样皮疹等外,还有类似热原反应的严重过敏反应,与热原反应难以区分。
1.4静脉炎
多由于输液浓度过高或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表现为局部静脉红、肿、痛、静脉增厚并有压痛感。
1.5细胞污染引起的不良反应
是被真菌污染的液体浸入体内所引起的一种较为严重的急性细菌性感染反应,如菌血症或败血症。
2.预防
2.1注射室环境清洁,常规紫外线灯消毒每日3次,每次2小时;每日用500㎎/L的优氯净进行室内台面、治疗车及地面湿式擦拭,每日2次;注射室每月进行空气细菌培养1次。配药及输液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注射室及病房人员的走动,避免扫床、扫地等活动,防止空气中尘粒及细菌的污染。
2.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配药前认真检查药物的包装,仔细检查药物的质量,有无批号,是否在有效期内;检查药品瓶口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痕,药液有无浑浊变质。临床上必须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用物,不得重复使用,药物应现用现配。
2.3输液前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躁动。输液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操作前应进行有效的手部清洁与消毒。对第一次做药敏试验阴性者,应注意观察用药时和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对新药品及病人未使用过的药物,也应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2.4严格掌握输液的禁忌症和适应症,用药前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对过敏体质的患者所用的药物更需慎重。对心肺功能不全者,应严格控制输液的量和速度,联合用药时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由于配伍不当产生的化学微粒或玻璃屑纤维都会引起不良反应。
3.处理
3.1病人常在输液后半小时至八小时之间出现发热、寒颤、汗出、恶心、呕吐等症状,重者初起寒颤,继之体温可升至40℃以上,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甚至昏迷,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患者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保留有效的静脉通路,可暂时给予生理盐水维持通路,同时迅速通知医生并告知医生患者所用药物。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寒颤者注意保暖,高热者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严重者遵医嘱给予0.1%的肾上腺素0.5—1ml静脉注射,也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静脉推注。
3.2呼吸困难、发绀者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保留剩余药液和输液瓶、输液器等进行药物分析及细菌培养,若患者出现肺水肿,则立即停止输液,取端坐位,双腿下垂;遵医嘱给予20%—30%酒精湿化后高流量氧气吸入,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是泡沫破裂,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遵医嘱应用镇静剂、强心药物。必要时可进行四肢轮扎。
3.3患者发热合并感染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对症治疗,若有休克表现时,应按休克进行抢救,若患者发生空气栓塞,立即取左侧头低足高位,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同时高流量氧气吸入,纠正缺氧,必要时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或根据病情变化给予对症处理。
4.小结
静脉输液是临床主要的用药途径,它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它能够迅速将药物输注到患者体内,在治疗和抢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因此在工作中要时刻注意静脉输液操作的每一个环节。同时,发生输液不良反应与微粒增加、输液器材的质量、输液及配置药液环境、致热原的性质及量、输液速度、患者的年龄、病情以及个体差异,均有严密的关系。输液本身的风险不可忽视,处理的时间和方法均关系患者生命,及时正确的处理可以挽回一个生命,反之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