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CT在肝硬化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腹部CT在肝硬化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杨祖权

腾冲市中医医院云南腾冲679100

摘要:目的:探索和分析肝硬化患者应用腹部CT诊断的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63例在我院进行肝硬化诊治的患者,所选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行CT检查前患者需接受碘过敏试验且不可摄入食物,需大量饮水并憋尿。结果: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为38例,病灶直径范围为0.6至2.0厘米。CT增强扫描表明32例患者肝动脉增强期可见不均匀病灶或未见明显强化现象,病灶密度较低,门静脉增强期扫描表明患者病灶呈现为等密度。CT平扫结果显示4例患者病灶密度较高、25例患者病灶密度较低。25例肝硬化所并发小肝癌患者,病灶直径范围为0.7至3.1厘米。CT增强扫描可见24例患者存在动态典型强化病灶,肝动脉增强期扫描显示高密度结节并且强化明显,门静脉增强期扫描表现为灌注改变以及低密度,CT平扫检查表明19例患者存在边界清晰的低密度病灶。CT增强扫描与CT平扫两种检查方式在肝硬化再生结节检出率方面经对比差异不显著且无统计学意义(x2=0.9842,P=0.7826),CT增强扫描与CT平扫肝硬化所并发小肝癌检出率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x2=7.3168,P=0.0216)。结论:腹部CT检查在肝硬化再生结节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其中CT增强扫描在肝硬化所并发小肝癌检出率明显较CT平扫高。

关键词:腹部CT;肝硬化;诊断及预后

肝硬化病理基础为肝细胞形成假小叶、纤维化以及炎性坏死等,随着病情发展,患者随之出现肝功能丧失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该病具有发病隐匿等特点,患者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细胞癌以及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必须及早采取防治措施以抑制病情发展[1]。此次研究旨在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应用腹部CT诊断的意义以及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随机抽取63例在我院进行肝硬化诊治的患者,其中,女性占26例,男性占37例,患者年龄为30至69周岁,平均年龄为(45.9±6.7)岁,所纳入对象病情均经病理学确诊,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38例,肝硬化所并发小肝癌患者25例。

1.2方法所选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行CT检查前患者需接受碘过敏试验且不可摄入食物,需大量饮水并憋尿[2]。以双筒高压注射器于患者肘静脉部位行80毫升碘对比剂团注,浓度为320mg/100ml,完成对比剂注射后,以CT透视方式监测感兴趣区CT值,待阈值至120HU后行延时触发扫描。扫描结束后发送原始数据至图像处理工作站并进行处理,之后经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以及多方位重组等形式获取立体解剖图像[3]。

1.3观察指标对比CT增强扫描与CT平扫在肝硬化再生结节以及肝硬化所并发小肝癌检出率。

1.4统计学分析以及应用此次研究用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资料分析,通过(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以x2或者t检验进行比较,±s表示计量资料,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3例受检患者中38例患者肝硬化再生结节,病灶直径范围为0.6至2.0厘米。CT增强扫描可见32例患者肝动脉增强期可见不均匀病灶或未见明显强化现象,病灶密度较低,门静脉增强期扫描表明患者病灶呈现为等密度。CT平扫结果显示4例患者病灶密度较高、25例患者病灶密度较低。25例肝硬化所并发小肝癌患者,病灶直径范围为0.7至3.1厘米。CT增强扫描表明24例患者存在动态典型强化病灶,肝动脉增强期扫描显示高密度结节并且强化明显,门静脉增强期扫描表现为灌注改变以及低密度,CT平扫检查表明19例患者存在边界清晰的低密度病灶。CT增强扫描与CT平扫两种检查方式在肝硬化再生结节检出率方面经对比差异不显著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与CT平扫肝硬化所并发小肝癌检出率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比CT增强扫描与CT平扫在肝硬化再生结节以及肝硬化所并发小肝癌检出率(%)

3讨论

肝硬化具有病情发病隐匿以及迁延不愈的特点,会使患者产生不良生活体验,为了提升其生活品质必须对其病情进行有效诊治和评估。人体肝脏代偿功能强大且早期肝硬化代偿期没有典型性的临床表现,难以引起患者的重视,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并加大患者出现小肝癌的几率。肝硬化结节发展为肿瘤需经历再生结节、不典型低密度以及高密度结节增生、异常增生结节和小肝癌等阶段,因此,及早发现患者病情并进行准确评估能够促进患者病情改善[5]。腹部CT检查能够依据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以及炎性活动度分级分析肝脏形态改变,在测量以及三维重建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能够对肝脏的储备功能进行准确反映。

此次研究中,共38例患者肝硬化再生结节,CT增强扫描显示32例患者肝动脉增强期可见不均匀病灶或未见明显强化现象,病灶密度较低,门静脉增强期扫描表明患者病灶呈现为等密度。CT平扫结果显示4例患者病灶密度较高、25例患者病灶密度较低。25例肝硬化所并发小肝癌患者,病灶直径范围为0.7至3.1厘米。CT增强扫描表明24例患者存在动态典型强化病灶,肝动脉增强期扫描显示高密度结节并且强化明显,门静脉增强期扫描表现为灌注改变以及低密度,CT平扫检查表明19例患者存在边界清晰的低密度病灶。CT增强扫描与CT平扫两种检查方式在肝硬化再生结节检出率方面经对比差异不显著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与CT平扫肝硬化所并发小肝癌检出率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腹部CT检查在肝硬化再生结节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与CT平扫相比,CT增强扫描在肝硬化所并发小肝癌检出率明显更高。

参考文献:

[1]佟云.肝硬化腹部影像学诊断在临床中的应用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4):41-41.

[2]李丹,刘建滨,李文政.多层螺旋CT测算肝脾体积及其之间比值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储备的初步研究[J].当代医学,2018,24(2):49-53.

[3]金月红,陈卫昌,严苏.肝脏面积与腹部面积比评估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5例的预后[J].中华消化杂志,2017,37(8):547-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