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

李文昌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打洛镇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666212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个全方位的交流过程。尤其是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浓缩的几十分钟里,教师要将知识与技能等传授给学生。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检验学习结果的手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上教师精彩的提问无疑会让课堂充满生气,灵动起来。一个好的提问至少要做到题意清楚、准确严密、紧扣目标、精心设计、优化程序、注重研究、难易适度、循序渐进、富有感情、助以手势、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始终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课堂提问要带有趣味性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在学习的动力系统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有人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所以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两个问题,目的不在于要学生立即回答,而在于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当今社会发展飞速,新鲜事物越来越多。小学阶段尤其是学前班的学生比较好动、好玩,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提问要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如在课堂上用假设、比喻、类比等方法将抽象的道理风趣地“问”出来,通过问题“吊”起学生学习的胃口,使学生感到思考问题的过程是有趣而愉快的。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积极思考,锻炼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寓学于乐”。

二、课堂提问要具有巧妙性

课堂提问不是随心所欲的,更不是“无疑”而问的。好的问题能把学生引进知识的迷宫,让他们探明方向,使学生精神无比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使整个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充满无限的创造力。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的内容,巧设情境,选准问点,精心设问,充分展示课堂提问的技巧,鼓励学生多思、多想,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走出迷宫,切实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感。

1.要紧扣课题来设计提问。

有不少课文,一看它的题目就能使人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和联想,那我们就完全可以利用该课题去吸引学生,进行思考、探究。

2.提问要有灵活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贵在相机诱导。”诱导之法便是提问与指点。提问要有灵活性,对一些复杂的问题,教师必须循循善诱、由近及远、由难及易、顺藤摸瓜,优化提问的切入点,逐步抓住问题的实质。有时教师辛苦设计的问题可能根本就用不上,必须随机应变,使用另一种提问形式,让教学能够顺应学生的思路。如果只按教师自己的思路讲,学生却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这么想,这样教师的课就讲不下去了,学生的收获也甚微。

三、课堂提问要具有多样性

课堂提问的方法要有多样性,注意灵活性。教师要驾驭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提问可口头直接提问,也可侧面提问,列出问题让学生边实践边思考;可单向性的师问生答,也可多向性的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还可以课前提问,也可课后提问。回答提问的方式可以单个回答、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师生讨论等。另外,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学生答问中也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如所答非所问或干脆答不出等。因而在提问时要注意灵活机智,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发问,不能不顾课堂情况的变化生硬地照搬照用课前所设计的问题,更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个劲地追问。课堂提问没有固定的程式,在导入、新授、讨论、练习等诸环节中都可以组织提问或者说带着问题进行,也可以在学生精神涣散时,用提问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四、课堂提问要具有针对性

很多老师总是感叹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因为你不清楚他们的心里究竟在想什么,认为自己和学生间有代沟。其实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去认真地分析他们的年龄阶段特征,没有去考虑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喜好,所以往往是老师在成倍地付出,可是学生并不领情,也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因此问题设计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结合学生实际水平,所提的问题要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启发诱导性,不能太难、太深,也不能太容易,要能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问题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假如教师设计的问题比较难,学生一时难以回答,教师也不要自问自答,而让学生多思考,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同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或者立即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不管你采取哪种提问方法、怎样提问,一定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教材的需要和课堂生成的需要。只有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学生的思维才能被真正激活,课堂效率才能得到有效提高,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晓龙“问”的问题.中学语文教学,2005,8。

[2]四川省南充市文联《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第11期。

[3]周良顺韩杰课堂提问要“精、巧、活、深”.山东教育,20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