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军
(张家港市中医院内科江苏张家港215600)
【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变特征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它常伴有肠上皮化,其中伴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者有癌变可能。现代医学对本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仍不理想,且容易复发。而传统中医药治疗该病疗效显著,毒副作用较小,有独特的优势。笔者以自拟健脾和胃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脾胃虚弱;健脾和胃;萎缩性胃炎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9-0298-0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的68例患者均为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我院门诊辩证为脾胃虚弱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所有病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将所有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1~2年;对照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3岁,病程1~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标准》[1],并经胃镜与病理活检确诊;中医辨证标准参照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2],辨证为脾胃虚弱型:胃脘隐痛,食后腹胀痞满,嗳气,纳差少食,多有便溏或腹泻,伴肢体酸软乏力,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或薄白,脉象细弱或迟缓。
1.2.2排除标准
排除;1.年龄18岁以下或75岁以上者;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但中医辨证不属于脾胃虚弱型者;4.合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或病理示胃黏膜有重度异型增生,或病理诊断疑有恶变可能者;5.合并有心脏、肾、肝肺等严重疾病者。
2.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自拟健脾和胃汤治疗,药用党参15克,黄芪2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制半夏10克,苡仁10克,麦冬15克,砂仁5克,木香10克,丹参10克,炙甘草6克,大枣10克,水煎400毫升,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日一剂。
对照组:铝镁加混悬液(商品名:安达)15ml:1.5g/次,每日三次;多潘立酮片10mg/次,每日三次。
两组患者均治疗四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治疗期间,患者禁烟酒,宜清淡饮食,避免食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
3.疗效观察
3.1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依据临床症状、体征,胃镜和相关病理检查制定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复查胃镜示黏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常增生恢复正常或消失;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复查胃镜示黏膜慢性炎症好转,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常增生明显好转和减轻;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复查胃镜示黏膜慢性炎症减轻,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常增生减轻;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复查胃镜示黏膜慢性炎症无减轻,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常增生无好转和减轻。
3.2治疗结果
中药治疗组:临床痊愈5例,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临床痊愈0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67%。两组病例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较,并经X2检验,(P<0.05),说明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4.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侵润为主的胃黏膜的慢性炎性病变。该炎性病变常致胃腺体的破坏,减少,萎缩,甚至消失,胃内表面上皮细胞丧失分泌能力,黏膜肌层增厚。在此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常增生则是胃癌得癌前病变。现代医学认为这些病理变化主要是由于动脉硬化,胃部血流量减少;或者是烟酒等不良嗜好的损伤造成的。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的“胃脘痛”、“胃痞”、“痞满”、“嘈杂”等病证范畴。该病病位在胃,与脾、肝、胆、肾等脏腑有关,而与脾脏尤其相关切。脾胃互为表里,乃仓廪之官,主受纳和运化水谷。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是水谷精微收纳之海,属多气多血之府。正常的消化功能,依赖于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中医认为该病有多种病因,可以是感受寒湿之邪,也可以是七情内伤或饮食不节等,导致脾胃运化和受纳功能受损。脾胃受损日久,升降失司,功能紊乱,则生诸症,如胃脘隐痛,腹胀痞满,嗳气,纳差少食等。久病多虚,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不能荣肤生机,则肢体酸软乏力;气血不足,无法滋养胃黏膜,制半夏、导致黏膜受损,腺体萎缩,故脾胃虚弱是本病之本。脾虚日久,健运失司,内生痰湿,则多有便溏或腹泻。“脾胃不足,皆为血病”(《脾胃论》),脾胃虚弱,气血不畅,痹阻胃络,则胃脘疼痛。依据《内经》“虚则补之”,“实则损之”的理论,本人采用益气健脾,养阴和胃为主,辅以活血、化湿的治法,自拟健脾和胃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健脾,配以党参、白术,增加健脾之功。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党参、白术具有抗胃黏膜损伤,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以木香、砂仁醒脾开胃,理气调中。苡仁、茯苓健脾淡胜利湿。制半夏燥湿化痰,配以麦冬养阴和胃,防半夏辛燥太过。丹参活血通络,兼以养血,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促进胃固有腺体修复和再生。甘草调和诸药,保护胃黏膜。诸药合用健脾益气,养阴和胃,辅以化湿活血,标本兼顾。通过本组病例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2.20(3):199-200.
[2]张万代.陈治水.危北海等.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5):314-316.
[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4.